速生桉木/杨木木质素结构解译及其与PBAT复合材料制备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s9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质纤维生物质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可再生碳基资源,实现其全组分的转化利用对于石油基能源的有效替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木质素作为最丰富的可再生芳香型资源,可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和生物基材料。然而,木质素具有复杂的结构和高度的异质性,难以实现有效的升级转化。因此,本论文围绕桉木和杨木两种典型速生原料,采用绿色高效的解构方法实现了原本木质素的高得率分离,并分别探究了木质素在不同的形态学区域和生长阶段的分子结构特点。基于新兴生物质精炼模式,对生物炼制过程中木质素分子结构进行监测,为木质素的转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利用木质素的结构功能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特性,对其进行了针对性地化学改性,并制备了环保的功能性复合材料,这将为生物质精炼模式中木质素高值转化提供借鉴。基于传统原本木质素分离方法,提出一种基于两次球磨和酶解过程得到原本木质素(DEL)的方法,所得木质素具有超高得率(94~98%)和结构完整性。同时,从三种桉木原料中连续分离出不同的原本木质素(MWL和CEL)样品来比较木质素的不同结构特点。结构表征发现,不同的木质素样品分别从不同形态学区域,揭示了桉木原本木质素的结构特点。所制备的DEL具有与原本木质素MWL和CEL相似的分子结构特征,含有较高的β-O-4连接键和丰富的S型结构单元,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原本木质素样品用于结构表征。基于得到的结构定量信息,构建了不同桉木木质素潜在的分子结构模型。基于上述高得率的原本木质素分离方法,从不同生长阶段(3、6、18个月)的杨木中分离得到原本木质素样品以探究木质素的动态结构变化。通过共聚焦拉曼和固体核磁光谱技术分别监测了杨树细胞壁在生长阶段各组分的微观分布和结构特征。证实了木质素大分子随着杨树生长周期的延长而逐渐发生聚合的动态过程。通过揭示细胞壁中木质素的动态演变和可能的分子结构模型,为杨木早期生长阶段木质素的结构转变提供可视化的理论参考。开发了一种稀酸浸渍结合短时球磨处理的机械化学方法,该方法有效地破除了桉木原料天然的抗降解屏障。通过对处理后原料的酶法水解过程可以同时获得高浓可发酵糖(葡萄糖和木糖)溶液和酶解残渣木质素组分。研究发现,机械化学预处理显著降低了原料的纤维素聚合度和结晶度,有效提高了原料的酶水解效率(高达95%)。所得残渣木质素呈现出较高的结构完整性和纯度,有望用于木质素的催化解聚。该研究为木质纤维原料的转化利用提供了一种绿色高效的可行途径。提出了一种基于水热预处理和硫酸盐法脱木质素的集成工艺来实现桉木和杨木原料的组分解构。从桉木和杨木原料中分离原本木质素(DEL)作为“木质素模型物”来探究木质素在H2O2、Cl O2和O3漂白过程中的结构转变。研究发现,木质素在水热和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逐渐发生分子结构的解聚和缩合。在Cl O2漂白过程中,木质素结构被显著改变,主要包括苯环的降解、H型结构单元和羧基含量的增加。对比漂白后木质素的结构特点发现,水热预处理有利于后续的漂白过程。为了提高木质素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之间的界面相容性,将上述水热过程所得木质素在微波辅助无溶剂条件下进行快速酯化改性,使得木质素物理化学性质明显改变,并制备木质素基(30-50 wt%)可降解复合材料。所制备的改性木质素/PBA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改善,在木质素含量为40 wt%时,其断裂伸长率仍提高500%,且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紫外屏蔽性能。这主要得益于改性木质素在PBAT中理想的分散性和相容性。首次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证明了木质素的酯化改性可以显著增强复合体系的分子相互作用,从而改善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和力学性能。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制备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的可行方案,所得材料具有可控的力学性能和优异的紫外屏蔽性能,有望用于包装材料等领域。
其他文献
甲醛类树脂胶黏剂被普遍应用于人造板生产中,存在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等有害物质释放问题,及原材料的化石资源依赖问题。随着人们健康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不断增强,开发应用生物基木材胶黏剂受到广泛关注。植物源性大豆蛋白属于大宗农副产品,具有来源丰富、可再生、成本低、易加工等优点,用其制备木材胶黏剂具有环保无毒等优势,同时可有效提高农副产品的利用价值。然而,普通大豆蛋白胶黏剂耐水胶接强度低、固化胶层硬脆和防
学位
学位
炭材料由于来源广泛、形式多样及易于加工等优点。应用于超级电容器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储能材料。但由于炭材料的储能方式为双电层,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储存的电容量较低。本论文以含有12%的脲醛树脂的废弃纤维板为原料,通过炭化-活化等过程制备负氮多孔活性炭,经混酸处理得到表面功能化的多孔活性炭微颗粒,在此基础上进行改性,或负载金属基等赝电容材料,探究其结构调控机理及电化学性能,
依据有关文件要求及习总书记有关优秀传统文化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指示,优秀传统文化要全方位贯穿职业教育领域,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中职技能人才。作为班主任要做好育人工作,最重要的是坚守好班级建设阵地。如何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打造既有创新方法与路径,又有内核的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探索与实践。本文拟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家文化”的内涵,与中职班级建设理念深度融合,形成了特色班级家文化的重要途径和实施
学位
土壤镉污染问题是目前国内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土壤镉一旦超标,将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施用有机改良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化学修复方法。目前关于污泥、秸秆、粪便等有机堆肥对镉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较多,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研究较少。本研究应用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对镉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机理及效应研究。通过吸附试验,探讨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对镉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土柱淋溶试验,研究园林绿化废弃
学位
园林绿化废弃物主要以木质纤维素高分子化合物为碳源,C/N比高,导致堆肥过程中有机质分解速率低、腐熟度差。蚯蚓处理废弃物过程中N2O和N2显著释放,导致氮素损失率高。因此,针对高C/N比原料,如何控制蚯蚓堆肥腐熟过程,减少氮素损失并提高堆腐产品质量,是需要解决的蚯蚓堆肥工艺问题。本研究通过氮源调节C/N、无机添加剂和促腐菌剂施用来有效控制蚯蚓堆腐过程中氮素损失并提升产品质量。分别通过1)尿素与全氮含
森林经营与管理是我国森林高质量发展和森林效益提升的重要途径和保障。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核心,在维持森林健康生长和森林多种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对非木质森林资源的评价与高值化利用,是进一步提升森林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本文以药用工业银杏原料林的非木质资源(银杏叶)为研究材料,对银杏叶活性成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评价,并对其加工利用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最后对未被充分开发的双黄酮类成分进行了进一步的功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