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听译对口译初学者听辨能力影响的实验报告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478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于翻译的需求加大,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开设了口译专业,然而至今还未形成一套有效的口译课程。当前的口译教学中,只有部分高校是由具备口译实战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其余多是根据特定教材进行课堂训练,学校效果欠佳。当前受学界和教育界认可的少数口译教学研究均提出,在口译起步阶段,对原始信息的听辨是关键,尤其是源语为英语的情况下。教学实践也表明,对口译初学者而言,听辨是最大的问题。但如何才能提高口译初学者的听辨能力,目前还未有足够多的检验。笔者是口译专业学生,并有长达六年的字幕翻译经验。在进行字幕翻译的过程中有时需要进行听译,即先听写下英文再翻译成中文,这个过程与口译非常相似,均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并对信息进行高效的转换。在经过大量的听译之后,笔者发现自己的口译能力,特别是听辨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实验验证听译对口译初学者在听辨方面的影响,探究听译练习能否有效提高口译初学者的听辨能力,为口译教学提供新方法。本文进行了实验式研究,笔者选取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本科二年级翻译班一共五十名学生进行实验,这些学生入学时受教育水平相当,入学后由相同的老师授课,并在第一学期首次接触口译课,从口译的角度看均为初学者且课堂学习内容一致。笔者按照学生一年级的听力成绩高低将其分成A(高).B(中).C(低)三组。为更好把握学生的整体水平,实验开始前对全体学生进行抽样复述测试。实验按自愿报名原则,报名参加实验的学生归入实验组,余下学生归入对照组。笔者对实验组进行了为期11周的听译训练,实验结束后对所有实验对象进行复述测试并进行打分,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听辨方面的情况。实验数据显示,在三个组别中,实验组的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显示,实验组在信息准确度、主旨理解、抓框架及推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因此对于口译初学者而言,通过听译训练,听辨能力在短期内可以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常规的空间探测器的波段多为可见光与红外波段,而可见光波段的探测器往往只能在白天工作,因为夜晚时由于传感器灵敏度的限制可见光难以观测。随着微光探测器的发展,星载微光
作为清初浙东学派重要人物之一,邵廷采不仅在学术上有突出的成就,在文学上也有独特造诣,而其文学实即学术的外化。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从四个方面回顾梳理明清之际浙东学术之演化过程。一是浙东理学的传播。浙东理学以阳明心学为重点,钱德洪、刘宗周接踵其后。其后明清之际的姚江书院派以宣传阳明学说为己任。邵廷采之父、祖包括他本人皆为姚江书院派弟子。二是经世实学的流衍。在浙东,晚明以来的经世思潮一直持续至于清初。浙
在二语学习中,词汇学习贯穿始终,对整个学习过程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学生的口语产出性词汇,研究这些词汇中的词汇广度知识。本文研究对象为中级水平班的29名留学生,学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流动,以务工的方式在城乡之间来回流动。农民工不断体会着城市社会的特征并且被迫或主动地去追求城市中的新文化,以“城里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昌盛,充满浓厚时代气息的音乐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二胡协奏曲《红梅随想曲》由作曲家吴厚元先生根据歌剧《江姐》改编而作,本文主要以《红梅随想曲》中演奏技法的使用和选择上的不同来诠释作品的魅力,从而深入探究作曲家赋予“江姐”的音乐形象及人物气质,将人物深层次的内心、性格以及音乐的深层含义充分表现出来,为今后演奏及分析理解作品方面起到很好的理论铺垫作用。对于这种带有红色革命素材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幼儿教师课程领导力逐渐受到重视,但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幼儿教师课程领导力难以得到提升。专家型教师作为教师发展的理想目标,具有相对成熟的课程领导力且其课程领导力的发展经验能够为其他教师带来启示。因此,对专家型幼儿教师课程领导力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选取S园的三名专家型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访谈法收集资料,利用类属分析与
半监督聚类分析是目前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一般,聚类方法针对的是无标签的数据,且无法利用先验知识或满足限制条件。然而,在许多聚类问题,问题本身往
随着抵押贷款证券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券化抵押贷款需要进行抵押权转让登记,抵押贷款人和投行都在寻求一个比官方登记更便宜、更便捷的方式实现抵押权转让登记,在美国房
转台是标定和检测惯性导航器件的主要设备,它各项性能指标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被测惯导器件的标定精度与质量。惯导系统在航空航天、通信定位等许多领域均占有广泛的市场及可观
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2015年,我国修订《食品安全法》,这部号称“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律将国家对食品行业的全业态监管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当监管部门着眼于“消除大型主体食品安全隐患,化解重点领域食品安全风险”的同时,忽视了对食品“三小”这一细分领域的监管。近年来,食品“三小”领域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这些事件扰乱了市场秩序,引发了舆论危机。为规范食品“三小”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