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记忆的表现与重塑——新时期“饥饿文学”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q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饥饿是一段苦难的历史,一个年代的记忆标识。它也是一个人的经历,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一种文化载体。饥饿包含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意义,它需要在新的角度被认识与理解。 我国历史上有“连绵不绝”的饥荒,又有发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术六十年代初的三年大饥荒,它们反映的是中国人民极度悲惨的受难史。中国人民的饥荒记忆显得深刻而历久弥新。三年大饥荒时的饥饿经历可能成为作家们创作的直接素材来源,而历史上的灾荒又在民众心中投下了饥饿集体无意识的阴影。作家们钟情于自己的体验,抒写难以忘却的饥饿记忆,这也是出于一种对历史记忆的承续愿望。二者相辅相成,在新时期形成一种别致的“饥饿文学”景象。“饥饿文学”不是一个文学流派,也不是某一时代的创作潮流,它只是一种创作倾向,是一部分文学作品的总体称呼,表达了对饥荒苦难的纪念。 新时期的“饥饿文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八十年代的“饥饿文学”作品以中短篇为主,也都以讲述一段关于饥饿的故事为主要内容,表达了一个与“吃”直接相关的主题,表现了饥荒年代残酷的现实。九十年代至今的“饥饿文学”作品以长篇为主,在内容上显得更深厚、宽广,展现了一段具有丰富内容的历史。它们讲述“活着”的故事,展现了生存苦难,塑造了一组“母性”形象,体现了浓重的历史感。 莫言是一个特别倾情于饥饿的作家。他对饥饿记忆的表现具有典型意义。从小就对饥饿感受深刻的莫言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了饥饿可能具有的深刻内涵。他懂得调动自己的一切经验来成就自己的小说,表现童年时期的饥饿与孤独感受,建构自己的文学世界。同时,他还发出了对文化的追问。《酒国》对吃与喝的极端描绘正是作者试图从文化方面挖掘国人的饥民性之根的表现。 “饥饿文学”体现的是作家对表现民族苦难所作出的努力。从对苦难历史应表现出的敬畏与尊重及延续社会记忆的需要来看,“饥饿文学”还显得很薄弱。
其他文献
In 3D models retrieval, feature description and retrieval of non-rigid model face more complex problems due to the isometry transformation of itself. We introduce the hierarchical combination matching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论文以中国古典美学中思想传承的规律为基础,以近代庄学研究和阐发的实际为基本事实依据,舍弃传统研究中必谈考证与注本的问题,借用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现代阐释学理论和方法
本论文以明清世情小说中的“家庭主题”为研究对象,以《金瓶梅》、《醒世姻缘传》、《林兰香》、《红楼梦》、《歧路灯》等几部世情小说的代表之作为中心,旁涉其他世情小说。旨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文对《春秋左氏传》正文训诂进行了研究。《春秋左氏传》洋洋数万言,本研究在进行了穷尽性的统计和测查后得出:在数量上,正文训诂共计326条,遍及各公历史;在内容上,包括天文地理
《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虽然托名李贽,实际上是由比李贽年代稍晚的文人叶昼所作,这已成定论。但从评点来看,它显然被打上了李贽思想的烙印,本文主要从人格崇尚方面来论述他们思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