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离心泵优化设计及其试验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ang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心泵一般由吸入室、叶轮、压水室等过流部件组成,工作液体通过吸入室进入叶轮,而后离开叶轮进入压水室,最后经扩散段出口排出,泵的扬程主要由液体经过叶轮的高速旋转的离心力做功产生的。离心泵的运用非常广泛,我国的离心泵运行效率和国外的平均水平相比低5%~8%,节能潜力巨大,因此提高离心泵的性能和效率,对全国的节能降耗以及建立节能型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简述了离心泵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离心泵的主要设计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和优化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现代离心泵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提高效率以及减小损失,还需要考虑到设计制造的成本和周期等各方面因素,因此需要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等手段,从计算流体力学和流动控制方程等方面去分析离心泵的水力学特性,才能更好的研制出性能优秀的高效率离心泵。  根据离心泵的特点对叶轮和压水室进行水力设计,然后运用三维建模软件对离心泵的流道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再采用网格生成软件对离心泵的流道进行网格划分,最后使用数值模拟计算软件设置边界条件对离心泵全流道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对各工况下叶轮和压水室内部流场的压力和速度分布规律以及外特性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离心泵而言,叶轮是决定整泵水力性能优劣的关键性部件,因此需要针对叶轮进行优化研究。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建立起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表,对9种设计试验方案分别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从计算结果绘制出的正交分析表中可知:影响叶轮水力性能的主次因素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叶片数、包角、叶片进口冲角以及叶片出口角。本文针对最优叶轮水力模型对其进行建模和数值计算,分析其在不同工况下叶轮和叶片流道内的压力和速度分布规律。  在通过正交试验法得出的影响叶轮水力效率的因素中,选取对其影响较大的两个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在保持其他参数不变的前提下,分别改变叶片数和包角重新绘制模型并进行数值计算,通过计算得到的性能曲线和内部流场分布规律进一步分析两者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同时验证正交试验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在试验台上测试模型泵的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额定及小流量工况下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和试验值基本吻合,离心泵扬程和效率误差较小。在大流量工况下,扬程和效率的误差较大,但试验性能曲线和数值计算性能曲线的走势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和制造加工、装配误差等各方面因素有关。在设计流量下,测试泵的效率为91.1%,扬程为40.3m,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相差不大,属于高效离心泵模型。
其他文献
由于具有独特的超顺磁性和纳米效应,氧化铁纳米颗粒正被广泛的应用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包括磁共振成像、载药或基因转染、热疗以及细胞标记等。与此同时,其生物安全性问题也受到了
随着海上输运高速化和海军攻击型舰艇现代化的趋势,由于泵喷水推进器优越的水力性能和结构特性的优势使其适用和需求范围愈来愈广。对旋轴流泵由于其结构紧凑,空化性能好,高效区
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研究的深入,造成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和晚期并发症的原因不断被人们揭示和认识。第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所使用的不可降解聚合物长期存在于体内会造成持续的
第二代测序技术具有大量并行分析DNA序列信息的能力。一次测序反应可以同时获得数十万至数十亿条DNA片段上碱基信息,一次测序过程可以获得数十亿至数千亿碱基序列。商用二代测
金纳米颗粒具有强吸收、强散射、表面等离子共振等光学性质,这些光学性质容易受颗粒形貌、修饰方式、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金纳米颗粒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研究范围也从系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快速、可靠的即时检测方法,用于替代现有基于实验室的常规检测方法。满足即时检测要求的生物传感器应该具有快速、可靠、简单、高效的特点,
热力系统逆动力学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热力系统逆动力学问题已经成为许多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关键性问题和基础性问题之一。建立热力系统逆动力学过程模型是热力系统逆动力学
将纳米尺度的材料(例如纳米颗粒)有序组装,是实现其特定功能应用的关键。蒸发自组装是其中易于实现、成本低、可大规模操作的一种方法。然而由于液体蒸发时内部不稳定,组装结果
管壳式换热器在过程工业中广泛的应用,污垢的存在导致其换热效率低下,基于‘火积’耗散理论以及‘微积分’思想研发的组合转子技术,能够提高换热设备效率及阻止其结垢,具有很
热力系统逆动力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热力系统逆动力学问题已成为许多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关键性问题之一。逆动力学问题的研究方法在系统的稳定、最优控制、故障检测以及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