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尿酸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6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尿酸作为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以往作为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仅重视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和肾尿酸结石形成的诊断和治疗,而近年来诸多学者发现它与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共同出现,尿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才越来越受到关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报道称高血清尿酸水平与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存在关联。就目前有关于尿酸与脑卒中的研究方面,主要倾向于缺血性脑卒中与尿酸水平关系的研究,而脑出血与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较少,且高尿酸水平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抑或保护因素,目前也仍未有统一。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作为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我国占全部脑卒中原因的10-15%,占所有脑出血原因的60%。HICH发病急,病情重,急性期死亡率高达30%~40%,病残率也高,有研究显示不低于30%患者终身遗留神经功能障碍。那么,血尿酸水平是否对脑出血的进程存在影响,又是存在怎样的影响呢?本文旨在通过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及其与脑出血的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脑出血患者的提供早期预后评估的可靠依据,从而早期预防,以提高有效治疗率、降低致残率。  方法:  本研究通过观察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保守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60.01±12.68岁。收集病人入院后的临床资料:包括危险因素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标准评分,血肿体积,生化全项、血糖、白细胞等指标;并收集患者入院当天、第3d、第7d及第14d的尿酸水平;并与82例高血压患者的尿酸水平作对照;于患病30d时随访患者,评定 NIHSS评分以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出院时NIHSS评分(NIHSS2)与入院基线状态 NIHSS评分(NIHSS1)下降的百分比作为指标,即(NIHSS1评分-NIHSS2评分)/NIHSS1评分,所得百分比<50%者判断为预后不良;≥50%者评为预后良好。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不符合者采用非参数检验,三组或以上之间的两两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二分类变量行χ2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  结果:  1高血压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在经单因素分析后,排除了两组间在性别、年龄、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等上的差异,发现入院尿酸水平、第3d尿酸水平,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CHOL)等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危险因素。  2血清尿酸水平变化:82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在入院时开始升高(377.23±93.03 umol/L),第3d达最高峰(451.85±137.51umol/L),在第7d水平有所降低(379.60±120.28 umol/L),14d时达最低(333.21±79.40 umol/L),且实验组组内各时间点之间的两两比较,除入院与第3d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血清尿酸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的关系:脑出血组各观察点血清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对照组尿酸水平(347.02±75.87 umol/L)比较,发现第7d及第14d尿酸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112,0.150),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24,0.000)。将各影响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入院尿酸水平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7;OR=1.01;95%CI=1.003-1.018).  4临床预后:在发病30天后随访82例患者进行NIHSS评分,根据评分减少率评估患者预后,82例患者入组预后良好组43例,预后不良组39例,其中死亡3例,死亡原因2例为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1例为多脏器功能衰竭。  5影响脑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选择基底节出血(包括左右基底节)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单因素分析,在排除年龄、性别及出血部位对脑出血预后的影响后,白细胞数、出血量,入院时、第3d、第7d及第14d尿酸水平、NIHSS1及NIHSS2评分、肌酐等是影响脑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  6血清尿酸水平与预后关系: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预后良好组入院、3d、7d、14d血清尿酸分别为:348.47±63.58 umol/L,418.02±117.36 umol/L,339.56±89.23 umol/L,314.40±59.61 umol/L;预后不良组:408.95±109.59umol/L,533.85±113.82 umol/L,418.28±133.65 umol/L,353.95±93.11 umol/L,经统计学处理后,各个观察点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4,0.000,0.003,0.045)。将影响脑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纳入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第3天尿酸水平是影响脑出血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经过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分析,NIHSS评分减少率与各个时间点尿酸水平均呈负相关,即尿酸水平越高,减少率越低,转归为预后不良的机率越大。  7此外,第3d尿酸与出血量及入院NIHSS(NIHSS1)评分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第3天血清尿酸水平与出血量(rs=0.387,P<0.01)及NIHSS1(rs=0.377,P<0.01)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出血量越大,血清尿酸水平越高;血清尿酸水平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结论:  1脑出血患者预后与白细胞数、出血量,NIHSS1、NIHSS2、入院尿酸、第3d尿酸、第7d及第14d尿酸水平、肌酐等多因素有关。  2脑出血后血清尿酸水平变化规律为:第3d达最高峰,在第7d水平有所降低与入院时无显著性差异,14d时达最低。  3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与入院、第3d尿酸水平,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CHOL)等因素有关,入院尿酸水平是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4第3d血清尿酸水平是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早期评估预后;且 NIHSS评分减少率与各个时间点尿酸水平均呈负相关,即尿酸水平越高,减少率越低,转归为预后不良的机率越大。  5出血量越大,尿酸水平越高;尿酸水平越高,入院 NIHSS评分越高,即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其他文献
跨膜蛋白(TMEM)是一类膜蛋白,又称整合膜蛋白,包含至少一个跨膜片段。其与恶性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TMEM48、TMEM45A/B、TMEM14A、TMEM158和TMEM206起促瘤作用,TMEM25
角蛋白是上皮细胞的骨架蛋白,可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凋亡耐受、生长及迁移,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有的角蛋白在肿瘤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升高或高表达于肿瘤组织中,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组起源于胸腺后成熟T细胞的异质性疾病,传统治疗往往预后不佳,尤其是复发/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r/rPTCL)。近年来多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在r/rPTCL的治疗
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是转移性黑色素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疾病进展和治疗反应是精准治疗及个体化治疗的关键。循环肿瘤DNA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液态活检”手段,
乳腺癌是起源于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铁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不同于细胞凋亡和坏死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目前研究表明,脂质过氧化物在细胞内的堆积这一铁死亡诱发的关键过
目的:研究长非编码RNA(lncRNA)肌动蛋白纤维相关蛋白1-反义RNA1(AFAP1-AS1)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正常甲状腺
肿瘤是进化的产物,靶向肿瘤进化是有希望的肿瘤治疗方法。肿瘤适应性治疗指通过选择适应和共同进化从而阻滞肿瘤进化,其方法是重构人体和肿瘤的血管、免疫、代谢、微生物群和生
目的:探讨改良Stegmann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1动物实验:选用日本大耳白家兔双眼后房内注入α-糜蛋白酶,制成高眼压模型;随机选择一眼行改良St
为了提高航空结构的损伤识别精度和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互信息分类器选择的多主体决策融合方法。首先获取样本,对事先选定的模式分类器进行训练测试,得到各自的混淆矩阵;然后
目的:研究影响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79例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