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下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理论框架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anliang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后,伴随市场经济的深入转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长期对立产生的问题与矛盾日显突出。在此新形势下,规划行业积极引入热点的“城乡一体化”理念,山现了一些直接以“城乡一体化”贯名的规划。这些规划实践尝试着将城市与乡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突破了以前以城镇为中心的规划思维局限。但由于其核心概念“城乡一体化”尚存在诸多争议,所以“城乡一体化规划”并未取得普遍共识,更不用说系统的规划理论框架。在国家明确提出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首的“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相信越米越多的类似规划实践将会相继展开,没有系统理论的支撑,实践工作难免会陷入找不到方向的困境中。因此,本文致力于在科学发展观的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城乡一体化规划基础性的理论框架。 一个规划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该规划的“原理”与“方法”两部分,前者阐述规划的本质与内在属性(目的、作用、对象、任务等等);后者阐述规划的技术方法(思维方式、技术流程标准等等)。对某个规划的理论框架而言,原理是决定性的;方法属于原理的演绎。据此,本文在全面检索、评析现有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对“规划”、“城乡一体化”以及“城乡一体化规划”一系列“概念”的逻辑思辨诠释“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原理”,进而通过“原理”演绎“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方法”,最终得到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理论框架。在以上的研究过程中,论文主要得到如下一些基本结论和观点: (1)城乡一体化规划是指服务于城乡整体利益,在城乡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构建城乡区域整体发展目标框架,提供未来城乡功能协调、互补发展的空间策略,并借助合法权威通过对城乡土地使用及其变化的控制,来调整和解决城乡发展发展背景中特定问题的社会活动过程。 (2)城乡一体化规划以城市与乡村构成的地域空间系统为空间对象,因此,有不同层次、不同区域范围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面向远期或远景,并考虑对近期行动的安排;最终服务于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规划的任务一方面在于科学、合理地编制规划成果:另一方面则在于有效地组织实施规划成果,并进行反馈与调适。 (3)城乡一体化规划是一类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的综合性、长期性的区域型规划,与涉及到城乡规划区域的众多其它类型规划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4)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基本原理决定了城乡一体化规划应该具备的主要思维方法包括:目标一问题导向的思维方法、价值判断与博弈分析的思维方法、系统分析与结构把握的思维方法以及“不确定性”与弹性规划的思维方法。 (5)集中运用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思维方法有机串联规划各内容要素,得到由目标一问题的基础分析→区域总体战略的制定→具体策略(城乡功能一体化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支撑系统规划→分区规划与近期规划→规划实施与保障政策的城乡一体化规划技术流程。 (6)可以考虑从两个方面去评价一个城乡一体化规划,一是规划制定的过程是否循一个合理的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技术流程进行(或者说,是否符合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内在逻辑)?二是规划实施的结果是否与预期目标相一致,成为城乡建设与发展的内在推动因素? 在理论地建构了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框架之后,论文进一步分析了“嘉兴市秀城区城乡一体化规划”的部分内容,以便更清晰地演示理论研究的结论。 论文的最后在总结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存在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本文试图以建筑设计的视角对中国南京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简称CIPEA)小别墅方案作较为全面的研究与探讨。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1章绪言:对CIPEA概况做了简要的回顾,为
  世界的城市规划史,也是优秀的规划理念的发展史。在城市的演进和历史的洗涤中,规划的理念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优秀的规划为城市的发展、城市问题的解决、城市美的形成做出了
随着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筑建造技术也在迅速发展。装配化的施工方法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的施工建造技术对建筑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装配建造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体现了
基于现阶段我国城市社会的快速转型以及其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本论文从中产阶层形成、成长与流动的角度,对城市居住社区的发展变化进行了相关分析与研究。本论文以南京城市为例,分
  目前北京旧城“大杂院”的破败危旧以及如何进行更新和改造的问题受到了学者们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正是针对这种现象而引发的对四合院蜕变成“大杂院”后产生的特点、问
将大学校园的形态更新与城市建立互动关系,是现代大学与城市创造互利共荣局面的其中一个内在要求.全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章是第一部分,对理论研究的对象,背景以及研究的
我国湿热地区经济活跃,人口密集,研究该区域的居住建筑与地方气候的关系,拓宽了理性的设计思路,提高了居住建筑设计中逻辑思维的含量。 本文以结合气候的设计方法为论文的切
城市历史风貌区的保护与更新是一个谈论很多的话题。城市历史遗存的保护目的在于延续人们对城市历史的独特记忆。当前对老城区的保护和更新在实践层面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该文从建构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建筑师作品的案例研究,试着探讨建筑的本质;涉及到理念对构造和细部的影响、构造的视觉表现以及多重感知对建筑的影响等内容,希望从中获取对提高
近些年,随着大型文化中心在各地的兴起,文化中心及其外部空间逐渐成为市民休闲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活动场所。然而国内许多文化中心的外部空间却存在着盲目追求形式感而忽略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