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FeO致大鼠肝脏损伤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ui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经口灌胃法染毒,观察纳米四氧化三铁(nano-Fe3O4)对大鼠肝脏的毒性作用,并从氧化性损伤、DNA损伤和细胞凋亡角度探讨纳米四氧化三铁肝脏毒性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4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nano-Fe3O4低剂量组(188mg/kg)、Nano-Fe3O4中剂量组(377mg/kg)、nano-Fe3O4高剂量组(754mg/kg),采用经口灌胃法染毒,每天染毒一次,连续染毒30天。染毒期间观察试验动物的一般状态,每周称重一次;30天后处死动物,取肝脏、肺脏、肾脏、脾脏和睾丸/卵巢称重,并计算各脏器脏体比;取大鼠肝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检测大鼠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ic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的含量;制备肝脏组织匀浆,检测其中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tltase,SOD)活性;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检测肝脏细胞DNA的损伤;同时采用透射电镜(TEM)法检测肝脏细胞凋亡情况,并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脏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细胞色素C和caspase-9的表达水平。
   结果:灌胃操作后,各组动物出现精神萎靡和行动迟缓,属于非特异性症状,与nano-Fe3O4作用无关;Nano-Fe3O4对大鼠体重无明显影响,肝/体比,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增加;光镜下可见nano-Fe3O4组大鼠肝脏实变和肿大;肝脏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透射电镜检查高剂量组大鼠肝细胞核膜下染色体边集,呈现凋亡前期特征;Nano-Fe3O4实验组血清AST、ALT的含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Nano-Fe3O4可致大鼠肝脏组织MDA含量升高,SOD、GSH-Px活力下降,说明nano-Fe3O4可致肝脏产生氧化性损伤;Nano-Fe3O4可引起大鼠肝脏细胞DNA链发生断裂,DNA断裂细胞的尾DNA含量、尾矩、Olivet尾矩和尾长较溶剂对照组显著增加,说明nano-Fe3O4可导致肝脏细胞发生DNA损伤;Nano-Fe3O4组大鼠肝脏细胞caspase-3蛋白活性片段的表达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强,说明nano-Fe3O4可致肝脏细胞发生凋亡;Nano-Fe3O4可引起大鼠肝脏细胞caspase-9、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和Bax/Bcl-2比例显著增加,说明凋亡是通过线粒体通路激活的。
   结论:Nano-Fe3O4可导致大鼠肝/体比值增加;可引起大鼠肝脏水肿、慢性炎症反应,肝脏细胞出现散在细胞凋亡;Nano-Fe3O4可破坏肝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使血清中AST、ALT的含量增高;nano-Fe3O4可致肝脏组织发生氧化性损伤,表现为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增加和抗氧化物质SOD、GSH-Px的损耗;nano-Fe3O4可引起肝脏细胞DNA损伤。Nano-Fe3O4引起大鼠肝脏细胞凋亡可能的机制:Nano-Fe3O4可以通过氧化应激直接介导生物大分子损伤,或影响细胞内外微环境,影响细胞生长;Nano-Fe3O4可能通过产生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产物诱导DNA损伤,或直接引起DNA损伤致使大量细胞功能失调或死亡;Nano-Fe3O4可能通过增加caspase-3、caspase9、Bax、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肝脏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玉米青贮饲料是泌乳牛日粮的主要成分;但是,不同牧场之间和同一牧场内部玉米青贮品质存在差异。因此,科学评价玉米青贮品质对于奶牛日粮精准配制和提升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牧场之间和牧场内部与玉米青贮饲料质量相关的变异来源和方差成分,开发基于全株玉米青贮营养指标、发酵指标和奶牛生产性能的全株玉米青贮质量综合评价指标。  不同规模牧场全株玉米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调研分析。为了确定全株
学位
全基因组变异分析可为群体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种群内和种群间分化提供重要信息;同时也可鉴定包括绵羊等各种家畜有关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和适应性等性状相关的潜在基因或基因组区域选择信号。绵羊(Ovis aries)通过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已适应各种生态环境并表现出多种表型特征。遗传多样性特征鉴定和选择信号分析对遗传改良、环境适应的理解以及绵羊遗传资源的利用保护至关重要。高密度SNP芯片和全基因组重测序等
学位
野山羊在新月沃土地被驯化后,快速扩散到全球各地,是适应性最强、地理分布最广、多样性最高的家养动物之一。几千年来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在山羊基因组上留下了选择痕迹,这为山羊种质资源保护、疾病的治疗以及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机制提供了可能性,科学界在这些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遗传多样性评价是动物种质资源保护的核心内容,人类面临着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突发疫病等诸多挑战。基于多国的山羊种群,可为检测基因组中的选择
学位
溶糊精琥珀酸弧菌(Succinivibrio dextrinosolvens)属于革兰氏阴性厌氧细菌,是反刍动物瘤胃中的常见栖息细菌,并且在高谷物日粮条件下数量较多。溶糊精琥珀酸弧菌能发酵淀粉水解产物糊精和麦芽糖,某些溶糊精琥珀酸弧菌菌株能产生高活性脲酶。因此,研究瘤胃溶糊精琥珀酸弧菌的基因组特征及其代谢尿素氮机制,对于丰富瘤胃微生物氮代谢研究具有重要补充作用。  通过厌氧细菌分离技术,从奶牛瘤胃
学位
MTPN对上述实验有促进作用,使我们得出结论,肌养蛋白不仅对牛成肌细胞的分化有促进作用,而且还促进骨骼肌肥大。此外,我们通过CCK-8增殖测定和流式细胞术研究了肌养蛋白对骨骼肌增殖的影响。出人意料的是,肌营养蛋白对肌肉细胞增殖具有相反的作用。总而言之,肌营养蛋白能够增加骨骼肌细胞的分化和肥大,而对骨骼肌细胞的增殖却具有抑制的作用。我们的研究试图通过结合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通常用于发现控制畜
学位
饲用抗生素替代是肉鸡饲养面临的热点和难题之一。前期研究表明稀土矿物添加剂艾佐麦具有替代饲用抗生素的潜力。本研究评价艾佐麦替代肉鸡饲用抗生素的效果和机理,并探讨应用艾佐麦降低肉鸡饲料成本的可行性。  试验一研究了稀土矿物添加剂艾佐麦(AZO)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消化酶活性、免疫功能和骨骼矿化的影响。将240只1日龄雄性肉雏鸡随机分为4个日粮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不添加抗生素)、对照组+0.25
学位
本论文旨在研究肉鸡饲粮中豆粕的减量使用技术,探讨以昆虫粉为蛋白源替代部分豆粕,以及采用低蛋白饲粮添加甘氨酸和胱氨酸的形式实现豆粕减量的可行性。  试验一研究了蝇蛆粉替代部分饲粮豆粕对肉仔鸡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体重相近公雏鸡72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和8%蝇蛆粉替代部分豆粕。结果显示:蝇蛆粉替代豆粕肉仔鸡饲料转化效率(FCR),前期线性增加,后
学位
本试验旨在研究玉米-大豆分离蛋白基日粮中维生素B12对1-21日龄雄性北京鸭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影响。选用512只1日龄肉用型北京鸭,随机分为8个处理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维生素B12(0、5、10、15、20、30、40和1000μg/kg)的的饲料,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试验鸭。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期21天。试验结束后,以重复为单位,分别评估了日平均
学位
绵羊的季节性繁殖受光周期等外界环境长期选择而形成,光周期变化是影响绵羊季节性繁殖的关键因素。表观遗传修饰参与了下丘脑相关肽的表达调控,从而影响动物的繁殖活动,但其机制尚不明晰。本研究以季节性繁殖品种苏尼特羊为研究对象,构建人工控光OVX+E2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光周期条件下血清生殖激素水平以及关键基因进行检测;同时利用RNA-seq和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Whole genome bisulfit
学位
TLR是宿主识别细菌、病毒和真菌并激发机体免疫反应的主要模式识别受体。大多数TLR识别病原后,其信号传导均需接头蛋白MyD88的参与。MyD88蛋白水平的稳态决定着病原感染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能力。泛素化介导的降解是机体调控蛋白水平的重要方式。SPOP是Rbx1-Cul3-SPOP泛素连接酶复合物中的适配蛋白,决定着该复合物的底物特异性。SPOP在肌肉发育、细胞周期调控、癌症发生等方面有重要的调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