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应用小针刀不同的干预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患者疼痛及下肢功能障碍的改善程度,为针刀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及思路。方法:(1)病例来源:本课题病例来源于2016年01月一2017年01月期间,本院门诊及住院中具有腰腿疼痛、麻木的患者。(2)研究对象:选取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以及2005年09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胡有谷主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第3版),并经CT或MRI片确诊为单侧型腰4/5椎间盘突出症者。(3)分组方法:采用统计学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单侧型腰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4)干预方法:治疗组采用导师周学龙教授自身经验总结的“两区一点”(突出区、激痛区、行径点)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北京中医药大学郭长青教授提出的“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实践指南的推荐方案”[3],均每5日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共15天。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疗程患者的疼痛评分(VAS)、临床疗效评分(JOA),对比观察其临床综合疗效。所有的数据统计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本课题研究实际完成病例共60例,治疗组完成30例,对照组完成30例,其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两组在治疗前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以上方面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疼痛改善程度(VAS评分)的比较,P﹤0.01,有显著性的差异,说明两组内治疗后的疼痛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两组治疗方法均有效果。两组间治疗后VAS疼痛评分经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后疼痛强度的改善程度两组无差异。经治疗后两组内患者JOA的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升高,P﹤0.01,证明两组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体征及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两组间治疗后JOA评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治疗方法对腰椎功能改善疗效效果相当。两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的比较:治疗组:临床治愈9例(30%)、显效16例(53.33%)、有效3例(10.00%),无效2例(6.66%),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7例(23.33%)、显效18例(60%)、有效2例(6.66%),无效3例(10%),总有效率为90%。P﹥0.05,说明两组的治疗方法,对单侧型L4/5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当。结论:小针刀疗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两组不同干预方案在治疗前后疼痛的改善程度、腰椎的功能改善度、临床综合疗效等方面效果相当。小针刀治疗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面效果显著、安全便捷,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