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心”类描摹性副词考察及其语法化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fc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X心”类描摹性副词属于副词发展过程中后起的副词小类,在早年的各版本《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均未收录此类副词。查阅对比《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和《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中的“X心”,发现二者对“X心”类描摹性副词的判断标准不一,存在多个具有争议的“X心”词语。对此,我们在完成研究对象界定的基础上,从共时考察和历时研究两个角度深入分析归纳“X心”类描摹性副词的各项特征。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已有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大体分为“副词研究”“描摹性副词研究”和“个案研究”三部分。在描摹性副词研究方面,多数学者将其称为“情态副词”“方式副词”或“情方词”,并对其语义语用及形成诱因等问题作了探讨。第二章是对本文研究对象的界定。以张谊生(2000)对描摹性副词给出的定义为标准,通过频率排序、语法分析、对比归纳等方法将文章的研究对象最终分为两类。分别是确定有副词义项的“X心”类描摹性副词和具有一定副词化倾向的“X心”类词语,其中后者的内部形成一个连续统形式,在副词化倾向的程度上有所差异。第三章是对本文研究对象的共时考察,分为句法特征、语义分析和语用选择三大块。在句法特征一节中,主要探讨了其句法位置和句法搭配问题;在语义分析一节中,主要分析了“X心”所能指向的所有句中论元;在语用选择一节中,对“X心”的语体选择和语用功能进行了简要叙述。第四章是对本文研究对象的历时探究。首先是对共同语素“心”的字义解析。在此基础上,以不同词性的“X”为标准,将14个“X心”划分为三小类,抽取其中若干具有代表性的“X心”探究其词汇化和语法化历程,并归纳其成因。第五章是结语部分,总结本文内容及结论。
其他文献
群组评价作为一种综合评价形式,已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群组评价方法的兴起,其自身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其中由于评价个体的异质性所导致的评价结果可接受
量子信息科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其涉及了量子光学、量子电动力学、信息学和数学等多门相关学科。由于其在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等方面所具有的优于经典信息的优势,所以其
蔬菜的种植离不开健康优质的土壤环境,土壤消毒是防治土壤连作障碍等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土壤蒸汽消毒因能有效地防治连作障碍且不产生化学污染物,越来越得到蔬菜种植者的青
为解决城市内涝,防止地下水资源受地表径流污染,“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已成当务之急。本文以海绵城市工程措施透水砖铺装系统(Permeable Brick Pavement System,PBPS)作为研究对象,基于PBPS土壤层土水特征曲线(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SWCC),建立PBPS降雨入渗及径流重金属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分析了PBPS部分结构层配置参数
本文首次建立了绵羊血浆中地昔尼尔的HPLC检测方法和组织中地昔尼尔的UPLC-MS/MS检测方法,并借此研究地昔尼尔乳剂在绵羊体内药动学规律及其与国外参比制剂Clik(?)的相对生物
本文研究的内容是绩溪方言中的量名结构,量名结构就是“量词+名词”这一结构,在量词前没有数词或指示词修饰的情况下,能够直接独立充当句法成分。我们研究的重点在于绩溪方言中量名结构在各个句法位置上的特点,并通过与普通话中的“一量名”结构对比表现出来。本文主要采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以及方言学的相关理论,通过田野调查法,对绩溪方言中的量名结构进行考察,力求做到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对于绩溪方言
目的:分析地西他滨、西达本胺联合HA方案(DCHA方案)巩固治疗t(8;21)AML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并探讨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动态变化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邯郸市第一医院在2016年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6例伴有t(8;21)的AML且经1-2疗程诱导治疗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14-64岁)的临床资料,根据巩固治疗方案不同分为DCH
对于界面敏感反应的多相催化体系,金属与载体间强相互作用(SMSI)对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具有重要影响,例如水煤气变换反应(WGSR:CO+H2O(?)CO2+H2;△H0=-41.2 kJ mol-1)。该反应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双金属复合弯管在石油、电器、核电、航空、船舶等现代工业领域使用的频次越来越高,因此迫切的需要研究双金属复合管数控绕弯成形技术。本
“营改增”是我国近年来财税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以第三产业为主要征税对象的营业税被增值税替代。改革通过统一税制消除了增值税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在税制上的隔离,推动了二三产业之间更为密切地开展分工与协作。促进产业分工优化是我国“营改增”更深层次的政策意图。本文从“营改增”的“分工效应”这一视角出发,分别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该政策效应进行探讨。在理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