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S数据的载客热区出行需求预测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e04113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的趋势发展,居民出行次数不断递增,而出行过程中选择的交通工具也产生明显变化。出租车在交通领域有重要的意义,可满足乘客短途出行需求、对城市活力也有一定促进作用。近年来虽然网约车数量越来越多,但考虑到网约车的等待时间长与载客热区的需求大等因素,居民的打车体验急需改善。而且,乘客出行的随机性与出租车司机寻找乘客的盲目性,导致出租车空驶与载客热区需求不能满足的现象同时存在,供需时空分布严重不平衡。本文基于成都市滴滴平台出租车GPS数据,在一定的统计分析基础上研究了出租车出行需求变化规律,引入改进的DBSCAN聚类算法挖掘出租车载客热区,且发现和这种需求密切相关的因素,接着选取载客热区早高峰时段做了模拟预测研究。
  首先,研究出行需求的时空分布规律。在出租车GPS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利用ArcGIS平台实现对部分偏离路网的出租车轨迹点的修正,并通过Python编程提取出租车上下客点,统计分析不同时间条件下出租车出行需求时空分布规律。
  其次,研究载客热区的遴选方法。在以上需求分布结果基础上,接着适当的划分工作日为需求早、晚、夜高峰相关时段,引入k距离曲线改进DBSCAN空间聚类算法,对出租车上下客点进行聚类分析,进行一定的数据挖掘处理而得到工作日各时段的载客热区,然后利用软件工具对载客热点区域在电子地图上可视化标记,对相应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处理。
  最后,预测分析典型载客热区的需求。具体讨论这种需求的影响因素,同时结合历史需求信息,预测典型载客热区未来时段出租车需求。提出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载客热区内出租车出行需求预测进行分析,对模型的预测效果通过相关指标进行评价,验证了其应用价值。此方面的需求预测研究可以为出租车公司的合理调度规划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减少出租车的空驶里程和时间,提高乘客出行效率,从而缓解大气污染、能源不合理利用和道路拥堵等问题。同时也可在节能减排、指导政府合理规划城市交通建设等诸多方面提供帮助,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交通荷载的增大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养护需求发生了重大转变,小规模精细化、快速养护、可持续养护、耐久性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常温施工磨耗层更符合道路养护技术发展的趋势,更为节能环保,且机动性好,适应小规模快速养护。本文着眼于整个磨耗层体系,从高分子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常温施工磨耗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高性能粘层材料设计三个角度研究常温施工磨耗层体系,对磨耗层的基本路用性能、层间抗剪性能、长期
在当前城市交通管理模式的困境下,需要城市交通发展理念更新、理念重构与方法创新,亟需寻求城市交通出行模式的变革。共享经济的推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技术的逐渐成熟,都在加速这种变革的进程。  MobilityasaService(MaaS,出行即服务)在这一变革的背景下兴起,被认为是一种创新的交通出行解决方案。在该模式中,出行服务运营商通过一个端口满足用户的出行需求。研究者们对政策支持、市场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作为融合移动互联网和租赁自行车的新型服务模式,凭借其无桩停放、APP寻车和移动支付的特点,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城市非机动车交通变得更加复杂。目前我国城市非机动车道中运行的非机动车有以下四种类型:传统自行车、助动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和互联网租赁电动车。这四类车辆混合运行形成的混合非机动车交通流对城市非机动车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
超薄磨耗层由于摊铺厚度薄,施工过程中热量散失快,其压实度往往难以控制。将沥青混合料温拌技术与超薄磨耗层技术相结合能很好地解决磨耗层施工过程中压实度难控制的问题。目前常用温拌剂的代表产品大多对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有一定不利于影响,且价格相对较高。超薄磨耗层是路面的最表层,其水稳定性直接影响路面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常用温拌剂在超薄磨耗层中的使用具有一定局限性。本文对一种基于改性有机硅的新型多功能抗水损温
我国城市中常见的“宽马路,大街区”的道路网络布局是以车为本的交通规划理念的产物,这样的道路网络不仅鲁棒性差,不利于交通微循环,而且会给行人过街带来很大的不便,影响居民的步行体验,使得步行交通系统的空间组织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从城市公共空间质量的角度来看,大尺度的街区和宽阔的道路对道路两侧的空间造成了明显的割裂效应,具体表现为两侧空间的联系不足,居民活动的不连续,以及行人过街的不便利。总之,“宽马路,
学位
路径流量作为OD需求、路段流量等交通信息的基础,在交通系统精细化分析与实践中有着基础性作用,例如可以支撑交通设计和管理、信号协调方案设计、电动汽车充电桩布局优化等。然而,交通网络中现有观测设施尚未覆盖全网络,难以获得较为准确的全网络路径流量。有必要利用既有的交通数据,精确估计网络层面的路径流量信息。此外,OD需求不确定性在交通系统长期变化中客观存在,在交通网络层面,不同路径流量具有不同的随机分布特
学位
大力发展停车换乘(P&R)、公交换乘地铁(B&R)等组合出行方式,被认为是促进绿色公共交通优先的重要手段。出行者对车内拥挤和行程时间不可靠等出行风险采取的态度差异显著,进而影响了出行者的出行行为。因此有必要在面对出行风险的出行行为中考虑出行者风险态度的影响。本文以组合出行为研究对象,探究出行者风险态度对出行行为的潜在影响,尝试建立风险态度下组合出行选择行为模型,以期更精确地描述出行选择行为。  首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生活质量,损害居民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夜间配送作为能够减少道路拥堵,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举措之一,已经在许多城市开展。但是,居民对夜间环境的安静程度需求更高。因此,夜间配送无疑加剧了夜间交通噪音污染,给城市居民带来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降低货运车辆在夜间配送过程中对城市居民带来的噪音干扰,本文基于居民对交通噪音的主观感受,从配送路线及时间优化
学位
高速铁路枢纽承载着大规模客流疏散与聚集的功能,在高铁列车到达站点后,旅客可在枢纽内换乘各类市内交通到达目的地。公共交通可达性是出行个体经由公共交通工具所到达目的活动场所的难易水平。对高铁枢纽站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的出行可达性的分析,可以为乘客出行提供及时有效的出行信息,同时对客运枢纽换乘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提供效率优化建议。在晚间铁路枢纽客流到达高峰期,,但是在不同的运行时刻表下,公交可达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进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地铁站客流存在明显的潮汐现象,地铁进站厅易在高峰时段持续受到大客流冲击,导致了地铁进站厅内客流拥堵现象的产生,进而出现客流通行瓶颈。这不仅会降低车站的集散效率,也带来了安全隐患。为缓解这种拥堵现象,提升客流进站通行效率,本文对地铁进站厅关键瓶颈区域的设施布局和进站流程进行了仿真优化研究,以期在缓解地铁进站厅通行瓶颈和制定相应方案时提供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