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爆震燃烧室起爆规律及爆震燃烧特性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200710081202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续旋转爆震发动机(Continuous Rotating Detonation Engine,CRDE)是一种基于爆震燃烧的新型动力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比冲大、体积小、热释放率高等显著优势。连续旋转爆震发动机若采用液态航空煤油作燃料,点火起爆非常困难、混气形成质量差等问题。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及试验方法,开展了煤油/氧气预爆器起爆特性及煤油/空气旋转爆震燃烧室爆震燃烧特性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进行了煤油/氧气预爆器的设计,包括双级轴向旋流器与喷嘴一体化结构、点火传焰凹腔和半圆轴向/圆管切向预爆管方案。开展了双级轴向旋流器与喷嘴一体化结构的燃油雾化特性试验,发现增加油压及气量可以显著改善煤油的雾化效果。探索了适用于煤油/氧气预爆器的最佳工作时序及当量比。保证燃料充满预爆器,然后点火起爆,即为最佳工作时序。由于燃油雾化、爆震波发展及混气分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半圆轴向/圆管切向预爆器模型起存在一个最佳当量比,介于0.6-0.8之间。在最佳工作时序下,进行了不同结构的预爆器方案起爆特性试验。圆管切向及半圆轴向预爆器方案均可产生稳定发展的爆震波。由于前导激波易在圆管切向预爆器内产生,圆管切向整体爆震波压力高于半圆轴向预爆器。另外随着预爆器出口背压的降低,爆震波转捩的距离(DDT)变长,能量变低,但仍可产生压力为2.0 MPa左右的爆震波。(2)开展了预爆器起爆旋转爆震燃烧室的数值模拟研究,对比了圆管切向及半圆轴向预爆器对旋转爆震燃烧室爆震波形成过程的影响。相比于圆管切向预爆器,半圆轴向具有较小的迎风面积,但需经历更为复杂的波系发展,甚至多个局部热点的二次起爆才可形成稳定传播的爆震波。综合分析,半圆轴向预爆器有利于工程化应用,而圆管切向预爆器更加适合于开展旋转爆震波传播特性的研究。(3)设计了高速剪切气流与燃油喷射一体化结构用于煤油/空气旋转爆震燃烧室。通过雾化特性试验台对其进行燃油雾化特性的测量。随着来流气量的增加,燃油雾化逐渐改善,煤油SMD可低至15μm。分别采取热射流与预爆器点火方式起爆主爆震室,均产生了压力达0.25MPa,波速1000 m/s的旋转爆震波。预爆器点火方式通过高能量爆震波碰撞、解耦及发展等过程形成稳定传播的旋转爆震波,而热射流点火方式则是通过压缩波缓慢叠加最终形成稳定传播的旋转爆震波。相较于热射流点火方式,采取预爆器点火方式会大幅缩短爆震波的形成时间,但当旋转爆震燃烧室稳定工作后二者的旋转爆震波爆震特性相同。
其他文献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具备无中间传动机构、功率密度高、可靠性高、结构简单且灵活可变等优点,特别适合用于精密直线伺服驱动场合,但是存在定位力、摩擦力以及负载阻力等多种内外部扰动。由于无中间传动机构,内外部扰动直接作用于电机次级,增大了速度波动,降低了直线伺服精度。本文主要研究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高性能伺服控制算法,从驱动控制的角度,补偿内外部扰动,从而提升直线伺服性能。高性能的推力控制是内外扰动抑制的基础。
学位
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PMSM)本身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低振动噪音等优势,在电气化交通、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战略性高端领域逐渐被重视,其可靠性研究成为多领域研究热点。多余度和多相技术是提高永磁电机系统可靠性的两种主要技术途径,其本质上均是提高电机系统的冗余度,保障电机系统在故障状态下的平稳运行。综合系统成本、故障率和故障运行功率
学位
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技术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有线电能传输方式的诸多不足,并凭借高可靠性、高灵活性和可特殊作业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场合。其中,磁谐振式(Magnetically Coupled Resonant,MCR)WPT技术在中程传输距离下可传输大功率并具有高效率,因此近年来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目前,MCR WPT技术的应用需求主要趋向于中
学位
随着航空供电系统的不断发展,航空电源从恒速恒频、变速恒频向变速变频方向转变,目前国际先进的大容量客机波音787,空客A380等均采用变速变频的发电系统,三级式变频同步发电机及其控制器是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以额定功率为10k VA、额定频率为453~641Hz的宽变频三级式交流发电机为研究对象,根据航空供电系统的系统设计和调压控制要求,分析研究现有的发电机控制器数字化实现方式,并重点对宽变
学位
随着多电飞机技术发展,航空供电系统的功率容量不断增加,用电负载类型逐渐增多,变频交流电源系统容易产生谐波振荡等稳定性问题。作为多电飞机变频交流电源系统中主要的二次能源转换设备,多脉波自耦变压整流器(Auto-Transformer Rectifier Unit,ATRU)的频率特性对供电系统的稳定性构成重要影响。为此,本文以不对称式18脉波ATRU为研究对象,采用阻抗分析法建立了ATRU阻抗模型,
学位
当下,SLAM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自动导引小车、无人驾驶汽车为主的移动机器人领域。但是,单一传感器SLAM仍面临光照变化、快速运动场景下跟踪丢失带来的挑战,而多传感器融合算法能弥补前者的不足,改善系统的性能。本文将从移动机器人领域着手,研究多传感器融合SLAM算法在定位导航方面的具体实现。结合多传感器融合SLAM算法的实际应用需求,本文提出了一套融合相机、IMU和GPS的多传感器SLAM系统,具备大
学位
逆变器多机并联运行是提高逆变系统容量和工作可靠性的重要方法,然而,并联系统在脉宽调制环节载波相位异步时易产生高频谐波环流,不利于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实现逆变器并联系统中各逆变模块载波相位的同步,本文研究了基于虚拟振荡器的无互连线载波同步技术。首先介绍虚拟振荡器控制单元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非线性控制单元实现输出电压同步的机理。在此基础上研究虚拟振荡器实现逆变器载波控制的机制,建立复频域下逆变
学位
近年来,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基于分布式发电系统(DGS)的可再生能源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电力电子并网逆变装置作为能源与电网之间的接口,其控制特性与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息息相关。而随着分布式电源的规模化应用进程推进,电流控制型逆变器(CCI)大量接入使得电力系统阻尼惯性不断降低、调频调压难度增加,影响了“友好型并网”的实现并制约了DGS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下垂控制逆变器(DCI)作为典型
学位
电磁感应式能量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技术具有灵活、便捷和易于实现自动化充电的优点,可从能量供给上保证自动导引运输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的全天候自动运行,对充分发挥AGV的优势具有重要意义。而非接触单管谐振变换器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的优势,是中小功率AGV用IPT系统的优选方案。为了解决非接触单管谐振变换器存在的技术问
学位
近年来,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技术凭借其安全、便捷的优势迅速发展,其中磁谐振式(Magnetically Coupled Resonant,MCR)因其在中距离场合具备大功率、高效率等优势,成为最具潜力的WPT技术之一。目前,MCR WPT系统多为“一对一”的单源/单负载系统,随着用电设备数量和输入源种类的日益增多,将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为此,本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