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江西省人民医院血液科59例血友病A(HA)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特征,探索HA因子Ⅷ抗体形成危险因素,为今后因子Ⅷ抗体阳性血友病患者的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收集江西省人民医院2010年6月至2019年3月住院HA患者,共59例,其中因子Ⅷ抗体阳性患者29例,因子Ⅷ抗体阴性患者30例(均为2011年度),记录患者基础Ⅷ因子(FⅧ)水平、血友病家族史、因子Ⅷ抗体家族史、首次诊断年龄、首次出血诱因、强化治疗、治疗方式、因子Ⅷ抗体滴度、创伤手术史、感染发热史、预防接种史、大出血史、基因检测、靶器官损害、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我院HA因子Ⅷ抗体阳性住院病例临床特征:HA中型为5例(17.3%),重型为24例(82.7%);9例(75%)有血友病家族史;2例(16.7%)有因子Ⅷ抗体家族史;首次诊断年龄:<1岁6例(20.7%)、1-10岁10例(34.5%)、>10岁13例(44.8%);首次出血诱因:注射治疗出血2例(6.9%)、外伤出血20例(69.0%)、自发出血7例(24.1%);强化治疗25例(86.2%);治疗方式:按需治疗26例(89.7%)、规律预防3例(10.3%);最高因子Ⅷ抗体滴度:高滴度15例(51.7%)、低滴度14例(48.3%);手术史:4例(13.8%);感染发热史:16例(55.1%);预防接种史:0例;大出血史:15例(51.7%);基因检测:0例;靶器官损害:29例(100%)。2.30例HA因子Ⅷ抗体阴性住院患者,其中6例(20%)有手术史,大出血9例(30%),感染发热史12例(40%),血友病家族史9例(32%),其中2例血友病家族史不详。因子Ⅷ抗体阳性组患者血型(n=27):A型:11(40.7%)、B型:6(22.2%)、AB型:3(11.1%)、O型:7(25.9%);因子Ⅷ抗体阴性组患者血型(n=27):A型:14(46.3%)、B型:7(24.1%)、AB型:4(13.0%)、O型:(16.7%)。因子Ⅷ抗体阴性组与因子Ⅷ抗体阳性组血友病家族史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史、感染发热史及血型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因子Ⅷ抗体阳性组大出血史高于因子Ⅷ抗体阴性组(P=0.089)。3.在29例因子Ⅷ抗体阳性HA患者中,统计出其中13例患者因子Ⅷ抗体产生前后出血频数(次/年),其中3例患者因子Ⅷ抗体产生后出血频次较因子Ⅷ抗体产生前频次多,10例患者出血频次较因子Ⅷ抗体产生前未增加。4.中型HA患者因子Ⅷ抗体阳性组患者APTT中位数(秒)为120,高于因子Ⅷ抗体阴性组(88)(P=0.002);而重型HA患者因子Ⅷ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6 vs 115.4,P=0.756)。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中型HA患者因子Ⅷ抗体高滴度组APTT中位值高于与低滴度组(130.8vs 113.8,P=0.026),而重型高滴度组与低滴度组比较,差异不明显(107.3 vs112.3,P=0.629)。5.HA患者因子Ⅷ抗体阳性组肌酐值中位数为54μmol/l,高于因子Ⅷ抗体阴性组(37.5μmol/l)(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重型HA患者因子Ⅷ抗体阳性组肌酐明显高于阴性组(59μmol/L vs 36μmol/L,P<0.05),但中型HA患者因子Ⅷ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μmol/L vs 46μmol/L,P>0.05)。6.因子Ⅷ抗体阳性组与因子Ⅷ抗体阴性组HA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和肝功能指标,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ALT、AST等,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提示血友病家族史对于因子Ⅷ抗体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而手术史、输注FⅧ期间感染发热史、血型类型、FIB含量、胆红素及转氨酶水平对于因子Ⅷ抗体的形成无影响,但大出血对于因子Ⅷ抗体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趋势。2.大部分HA患者产生因子Ⅷ抗体前后出血频次较前未明显增加。中型血友病产生因子Ⅷ抗体后出血风险更大,中型血友病因子Ⅷ抗体滴度越高出血风险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