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美的踪迹——论埃德加·爱伦·坡的晚期诗歌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4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小说家、评论家和诗人。他在波德莱尔和马拉美的介绍下成为欧洲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却直到二十世纪才被美国文学界完全接受。现在他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这些戏剧性的转变都源于爱伦·坡的美学观:在道德说教盛行的十九世纪的美国文学界,爱伦·坡却独树一帜地倡导诗歌应书写美而摒弃道德因素。 爱伦·坡在许多批评和散文中展示了他的美学观点,但最为完整而且成体系的美学观见于他的散文诗《我发现了》。在其中,爱伦·坡通过对宇宙的形成、发展以及灭亡的大胆想象,以间接的手法阐述了以“美”为核心的美学观。本文即从《我发现了》入手,探讨其后期诗歌中所展现的独特的美。本论文将立足于爱伦·坡散文诗中体现出的宇宙观,通过文本细读,诠释其后期诗歌创作中极力展现的诗歌独特的美,具体表现为形神兼备之美、回归精神、灵魂净化之美。 本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我发现了》:美的源泉。爱伦·坡的宇宙观及其艺术观集中体现在《我发现了》之中。它是诗人对宇宙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思考。其中体现的独一性的宇宙观折射出了诗人的美学观,即美是诗歌唯一的领域,它既是形式上的和谐,也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这是一种灵魂的美。第二章:音乐之美。在《我发现了》中,爱伦·坡认为宇宙从其形成的那刻起就在引力的作用下趋向和谐与统一。与之相对应,诗歌的音乐成为推进诗歌统一的动力。诗歌的音乐之美体现在由强烈的节奏感以及优美的韵律造就的和谐。诗人所追求的音乐之美不仅能带来听觉上的享受、形式上的统一,还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第三章:意象之美。爱伦·坡认为,引导宇宙走向统一的引力是“形”,在统一过程中产生的斥力是“灵”,斥力的产生源于原子的异质性。爱伦·坡在意象上创造的美就是带有异质性的美。诗人将死亡、骚乱和黑暗赋予美人、宁静和光明,给予了通常意义上的美的意象以骇人的特质。这种意象之美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关注转向对精神世界的沉思,成为诗歌宇宙的灵魂。 第四章:和谐之美。诗人所追求的美是和谐的。这种和谐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而且还直指人的灵魂。正如宇宙起源于精神原质也归于此。爱伦·坡在诗歌之中创造了一个理想的美的世界。这种美是不真实的、抽象的,但却能使灵魂得到净化、升华。只有在对直觉之美的凝神观照中才能获得这种超凡的美。这种凝神观照体现在诗人所创造的回忆的与想象的世界。 本文以爱伦·坡的宇宙观为起点对其晚期诗歌中的美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的了解他宇宙观背后深藏的艺术观以及他所构建的诗歌的艺术世界,而且有助于我们把握他作为象征主义与唯美主义的先驱对文学发展产生的影响,并以此为媒,探究美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发展轨迹。
其他文献
学位
本论文试图通过对《大学体验英语》的分析,讨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呈现间接言语行为。首先,文章简要论述了什么是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和会话含义理论。其中包括Alastin的表述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际经济的蓬勃发展,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频繁,中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随之需要译成各种语言的资源也日益繁多,这给中国对外宣传的翻译既带来了机
中国民歌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拥有自己不同的地方文化,也就有了不同的音乐色彩,由此造就了中国民歌多姿多彩百
《京华烟云》作为一部具有极高学术研究价值的力作,充分反映了中国的传统习俗,伦理道德,宗教和日常生活,是近代中国的全景式呈现。文化负载词在传递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
基于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uplex-specific nuclease,DSN)选择性切割DNA单链和DNA保护的银纳米簇的特性,建立了一种新型的荧光传感器用于MicroRNA(MiR-21)的高灵敏检测。当MiR-2
对地面夯实机构简化为机座安装在弹性支撑上的偏心转子的混沌运动和混沌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随着偏心质量的等效转子转动角速度的增加,系统经历了由倍周期分岔进入
企办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能够发挥学校与所属企业互补的优势,共享的资源,提升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使学生将校园学习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目标的针对性和实
国内外英语教学法研究成果的推广及运用已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英语教学事业的发展。然而到目前为止,相关研究仍然发现大学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缺乏独立学习英语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