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分子—电极耦合方式的电子输运理论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j78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器件自20世纪70年代被正式提出后,分子电子器件由最初的设想一步步走向现实,利用单分子来构建具有特殊功能的电子器件已经成为当今微电子学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分子电子器件的结构和电子输运规律与传统器件存在巨大的差异。在分子电子器件中,分子结的电子输运性质是研究的重点,它与化学中被充分研究的分子内电子传递有密切关系。分子结输运需要用到的介观电子输运的理论一般遵循Landauer-Büttiker提出的框架,它只适用于弹性散射的情形。而介观输运最一般的理论是非平衡格林函数(NEGF)理论。  在分子电子器件中,有机分子结构本身的不对称特点导致了分子整流。而由于在分子电子器件中,有机分子的尺寸比电极尺寸小的多,分子与电极之间的界面对电子输运也存在很大的影响。界面的影响包括两种因素,一种是分子两端的电极材料不同;另一种是材料相同,但是分子与两端金属的接触方式不同。本论文研究了具有相同材料,不同界面连接方式的分子-电极连接对分子电子传递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潜在应用。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首先我们研究了零电场环境下中位(hollow)连接和顶位(top)连接的金-硫原子链和金原子线的电子输运性质。当链长增加时,金-硫原子链的电导基本不衰减,这种现象说明了金-硫之间具有很强的电子耦合,甚至可以和金原子线相比。这种强的金-硫耦合也直接说明了当分子采用巯基组装到金电极上时,电极与分子耦合产生的接触电阻小。从而证明了在研究分子导线、单分子整流器件、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它单分子电子器件的电子传递性质时,有机分子通过巯基与电极形成强耦合作用,界面接触电阻相对于分子本身来说可以忽略,分子结所表现的输运性质与分子本身相一致。  2.接下来我们设计了具有不同长度的并苯分子模型,研究了具有不同连接位点的并苯分子和局部截断的并苯分子的电子传递特性。并苯分子的电子传递不受路径的影响,具有高效的电子传递效率。当交错通道被截断时,分子结电流急剧降低。因此我们设计了如果以单层石墨烯作为电子传递通道,形成源极和漏极,截断的石墨烯作为栅极绝缘材料的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FETs),只产生较低的栅极漏电流。石墨烯电极的可行修饰和栅极绝缘材料的极小漏电流使得石墨烯FETs的应用成为可能。  3.我们进一步通过界面调控的方法设计了分子整流器。所有的模型以卟啉分子为基础,右端以一个硫原子与电极相连接,左电极则有不同数量的硫原子。基于卟啉分子上界面不对称的分子结,并利用DFT结合NEGF研究分子结的电子传递。当施加不同方向的电压时,界面不对称的卟啉产生不对称的电子传递。通过引入不对称的界面,可以实现不对称电子传递。整流比接近2.6,且可以维持在0.6到1.2V较宽的范围内。电流优先从两硫原子端向单硫原子端方向传递。
其他文献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让学生在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建构数学知识。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及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只有对固有的教学手段不断革新和优化,才能够增强课堂效率,但一定要避免求新求变的同时走向教学误区。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常见误区的分析  1. 忽视教材中重难点的详细讲解  按照初中数学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
初见董占军是在今年4月份的全省纪检监察基层办案工作座谈会上,当他介绍抓基层办案的工作经验时,那浓重的陕北口音,引得大家频频抬头看他。董占军个头不高,红脸膛,浓眉大眼,融入千千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在继续教育不断发展过程中,项目制运作得到了广泛应用,这已经成为了相关行业人士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基于项目制运作,加强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可以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为了应对日益加剧的化石能源危机和环境压力,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能源技术受到广泛重视。围绕这一重要主题,人们正致力于开展新能源和新燃料技术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包括太阳能、
近年来,过渡金属铑催化C-H活化合成三元环化合物或者C-C活化扩展五元环化合物的研究已得到广泛发展,但反应过程中很多细节问题还不清楚。所以阐明反应机理,了解促进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其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和非对映选择性等等,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复杂的实验结果。本文主要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M06计算方法对过渡金属Rh催化的C-H/C-C官能化反应进行了详细的机理研究。第三章主要进行了Rh(Ⅲ)催化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开展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残留的检测方法研究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
生物大分子如脱氧核糖核酸(DNA)特异性的识别行为对于实现生物大分子的功能有着重要作用,是生命过程中信息传递的基础。生物大分子之间的识别受分子间亲和性和特异性的影响,主要基于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静电和疏水等相互作用。深入研究生物大分子的识别性不仅可以揭示生物大分子结合的机理,而且有助于对生命过程的理解,并对疾病诊断和治疗有直接应用。针对目前生物大分子识别性研究在假阳性、对象单一、检测通量和灵敏
配位化合物的立体化学是配位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化学的许多研究领域中亦处于中心地位,如不对称催化、手性识别和金属-超分子化学等领域。现代手性光谱学技术是研究配合物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