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阻碍或者称之为根本障碍的是“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只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得到解决,才可能提高农民的纯收入,进而为改变农民的经济和社会特征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的核心是解决农民工合理流动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农民工合理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本文采取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农民工流动因素特征做分析研究,讨论出城市化、工业化框架下的农民工流动决策过程中的经济因素、社会和心理因素以及个体特征因素的特点。通过研究与分析,本文的结论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由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国农村中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采取的不是世界各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普遍采取的劳动力和人口转移的方式,而是采取了农民工流动的方式。在农民工流动过程中,中国的复杂国情包括地理、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工业化进程等因素对农民工流动都有很大影响。第二,农民工是否进行流动选择,取决于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考虑。当进城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大于留守村中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时,农民工就会选择流动。反之,农民工则会选择留守村中。第三,通过实证分析,作者选择对农民工流动有影响的8个个体特征指标进行回归分析,例如,性别、年龄、教育文化程度、培训时间、流出地区等。并对各个指标下的农民工流动倾向作一定的分析。第四,通过对农民工流动因素的分析,作者认为解决农民工流动问题应该既从经济发展入手,为农民工创造更多适合他们的就业机会,又要从人文关怀入手,取消一些针对农民工不平等的政策,建立适应农民工和城市居住者共同生活的和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