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体组氨酸激酶RpfC感应脂肪酸分子DSF信号的生物化学机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wx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自然界中的单细胞生物,细菌一直被认为是行为简单,孤立行动的个体。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科学家们发现细菌间存在类似高等生物的个体间信号交流。细菌细胞之间进行交流的信息载体是由自身分泌的信号化合物分子。在群体感应(quorum-sensing)过程中,细菌通过感应群体中信号分子的浓度而感知种群大小,启动体内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自身行为,如生物发光、生物被膜形成、毒力、运动性等,从而在寄主感染,自由生存,逆境适应过程中协同行动。已知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包括高丝氨酸内酯AHSLs、小肽、喹诺酮等,其中,可扩散信号调控因子(diffusible signal factor,DSF)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致病菌及动物致病菌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作为信号分子,参与细菌个体间(种内)以及细菌与其他物种的信号交流。  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植物病原菌,导致十字花科植物患黑腐病。小分子脂肪酸化合物DSF信号分子介导的群体感应在Xcc致病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0多年来,研究者着重解析DSF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过程,但尚未澄清DSF的细胞识别机制。已有的遗传学证据表明,在Xcc群体密度较高时,膜蛋白受体组氨酸激酶RpfC被高浓度的DSF激活,通过磷酸化反应条件蛋白RpfG,调控下游致病因子表达,激活群体感应反应和细菌致病力。虽然后续研究发现了两种可直接结合DSF的蛋白,即RpfR和RpfS,但二者皆为胞内受体,不可能直接感应胞外DSF信号。迄今为止,仍无直接的生化证据证明RpfC是直接感应胞外DSF信号的膜受体。主要原因在于RpfC是一个结构复杂,含有5个跨膜区的膜蛋白,在研究其与脂肪酸互作时存在较多技术障碍。  本论文综合利用遗传学,酶学和生物物理学(微量热泳动MST,热迁移TSA,圆二色谱分析CD)研究方法,证明受体组氨酸激酶RpfC通过其位于周质空间的22个氨基酸肽段sensor直接结合DSF信号分子。在这一过程中,RpfC sensor区C端的5个亲水性氨基酸发挥关键作用。这几个关键氨基酸替换后导致RpfC丧失结合DSF的能力,并使细菌致病力与群体感应能力的严重下降。RpfC受体结合DSF后,发现其组氨酸残基磷酸传递结构域DHp与激酶催化结构域CA的构象发生改变,可能与RpfC的激活有关。研究进一步发现RpfC胞内近膜区(juxtamembrane)内的两个氨基酸Leu172与Ala178抑制RpfC的自激酶活性。这2个氨基酸位点发生替换后导致RpfC发生组成性激活,不再需要DSF的刺激。突变分析表明DSF与RpfC的结合解除了近膜区对RpfC的自抑制作用,从而使RpfC被激活,调控下游细菌致病因子表达,生物被膜的形成等过程。本研究揭示了脂肪酸类小分子通过变构作用激活组氨酸激酶的分子机制,证明细菌中跨膜受体组氨酸激酶能够直接感应该类信号化合物,为研究膜蛋白-脂肪酸分子相互作用提供了分析平台,也为发展能够阻断细菌群体感应过程的新型抗菌化合物提供了理论证据。
其他文献
该论文以研究植物细胞分化临界期的指标为出发点,利用杜仲剥皮再生系统,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电子显微镜技术,糖类物质的细胞化学,蛋白质电泳,酶超微结构定 位和等电点凝
电感电流伪连续导电模式(Pseudo-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PCCM)是开关变换器的一种特殊工作模式,它兼顾了电感电流连续导电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CCM)和电感电流断续导电模式(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DCM)开关变换器的优点,适用于宽负载或宽功率范围,且具有解耦控制和抗交叉影响能力强的特点
跟北上广等国内大城市比较,柯桥区无论城市规模、人口密度还是商业模式等等都无法与之相比,但是,绍兴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当地居民生活富庶,加上外来的经商人士,他们的
细胞衰老与细胞分裂、分化和凋亡一样,是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之一.细胞衰老机制的透彻阐明对于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疾病、癌症,延长人类寿命及提高生活质量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
在目前我国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土建施工技术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不足,需要相关技术人员不断探索人员不断探索,发现问题,并不断改进.因此,在施工中,相人员必须要根据工程施工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改革,我国金融领域也随之提出新的要求.我国金融领域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其自身的管理与发展备受人们关注.随着我国金融机构的逐渐发展,同行业之间的市
磺胺甲恶唑与甲氧苄啶是重要的广谱抗菌药物,分别作用于细菌叶酸从头合成途径中的两个关键酶,二氢蝶酸合成酶与二氢叶酸还原酶。这两种药物的作用和耐受性机制仍然有待进一步研
本文以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运用作为切入点,予以简述,再以此为基础,分析人工智能浪潮下传统会计转型的迫切性,以及该背景下的转型建议,给出工作模式转型、发展方向转型、业
兆瓦级牵引变流器由于功率等级较高、开关频率较低等特点,一些高动态响应特性、高带宽的控制技术难以实现。因此间接电流控制技术广泛地应用在大功率牵引变流器前级单相PWM整流器中。但因为被控变量有功和无功之间相互耦合,抗参数漂移差,动态响应慢,传统的间接电流控制方案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本文提出了基于间接电流控制的dq解耦控制方法解决传统幅相控制中存在功率耦合的问题。为了解决传统的间接电流控制技术动态响应慢,
电流互感器作为电力系统中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间的联络元件,用来向测量、控制和保护装置提供电流信息,以便正确地反映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故障情况,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