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中国教学论是伴随着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外国教学论的导入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在这个体制化的过程中,近代中国学者以师范学校和大学教育学科为主要平台来开展教学和研究,为此主要翻译引进了日本和美国的教学论教材和著作,在此基础上又自编了大量教学论教材和著作,并凭借教育专业学会和期刊来交流和传播教学论研究成果。由于教学论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近代中国许多教育家通过开展教学改革实验来丰富教学论,并试图从中总结“本土化”的教学论思想。不可否认的是近代中国教学论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若干局限性,但其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对当今我国课程和教学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来说,仍是一笔值得借鉴的宝贵财富。 本文主要采用专题研究的方式,除绪论外,分以下六章展开论述: 第一章主要论述近代中国师范学校和大学教育学科的教学论课程设置及其教学状况,力求较为集中地反映近代中国教学论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情况。 第二章主要论述近代教育学会、教育研究机构和教育期刊开展教学论研究和传播其研究成果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力求分析近代中国教学论学者群体即“学术共同体”的构成并揭示其主要特征。 第三章主要围绕普通教学论并通过其教材文本分析,论述清末民初教学论的兴起以及民国中后期教学论的发展和深化,在此基础上力求揭示近代中国普通教学论的主要特征。 第四章主要通过教材文本分析来论述近代中国学科教学论和民国时期的课程研究及课程论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力求揭示学科教学论和课程论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主要针对俞子夷的教学改革实验、舒新城的道尔顿制试验及其研究以及“廉方教学法”的改革实验进行个案考察,力求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对近代中国教学论思想的研究。 第六章在全文的基础上主要探讨和分析近代中国教学论的学科地位、内容结构及其主要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