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gman骨折的治疗策略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78d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综述现今国内外文献及本院临床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Hangman骨折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分型、稳定性判定及不同类型骨折的治疗策略。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2008年10月至2011年2月吉大一院骨外科Hangman骨折病例10例,临床资料完整并获得长期随访。所有患者均常规行颈椎正侧位片、颈椎三维CT,行MRI检查者8例。根据Levine—Edwards分型标准,其中Ⅰ型2例,Ⅱ型5例,ⅡA型3例,无Ⅲ型病例,即未发现有C2-3关节突绞索或脱位者。根据骨折移位、成角情况行颅骨或枕颌带牵引,起始重量均2kg,牵引3-21天,平均8天,6例枢椎脱位基本复位。1例Ⅰ型行Halo头环外固定架治疗;1例合并C2-3间盘损坏,行后路C2-3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板植骨融合术。1例Ⅱ型合并C2椎体左后缘骨折者行Halo头环外固定架治疗;1例C2椎体后下缘、C3椎体下缘骨折者行C2-3前路间盘摘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余3例均在牵引复位或急诊下行后路C2-3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板植骨融合术。1例ⅡA型骨折行后路C2椎弓根联合C3侧块内固定椎板植骨融合术;1例行后路C2-3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板植骨融合术;1例行前路C2-3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同时翻身行后路C2-3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板植骨融合。保守治疗的Ⅰ型及Ⅱ型患者均行Halo头环外固定16-20周,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均行颈托保护2-12周,术后1周内均行颈椎正侧位及颈椎三维CT,后每4周复查颈椎正侧位X线片或三维CT,直至骨折骨性融合。研究结果:本组10例患者均获得2-28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除2例均在随访中外,其余8例均在3-4个月时获得骨性愈合。1例Ⅰ型保守患者在4个月时拆除外固定架,随访6个月未出现明显不稳。1例Ⅱ型保守患者随访4个月时,ASIA评分由入院时C级恢复至D级,四肢肌力恢复,仅遗留左手指尖麻木,C2-3椎体间部分融合,继续Halo头环治疗并定期复查。8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X线及CT示骨折、脱位均获得良好复位,1例患者正在随访中,7例术后3-6月内均未发现螺钉、钢板松动,植骨、融合及颈椎稳定性良好,术后无饮水呛咳、头晕、头痛等症状,无脊髓、椎动脉损伤、脑脊液漏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研究结论:1 Hangman骨折患者入院后常规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颈椎三维CT及MRI检查,若病情允许可在医师陪同下行颈椎过伸过屈X线片,明确骨折及软组织损伤情况,对于判定骨折稳定性至关重要。2Ⅰ型骨折保守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但对于间盘损伤者可行后路C2-3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板植骨融合术预防远期不稳,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临床观察。3后路C2-3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板植骨融合术为治疗Ⅱ型及ⅡA型骨折的有效方法;Ⅱ型若伴有明显间盘损伤或突出,首选前路手术;对于存在严重脱位、成角畸形及不稳的骨折应行前后路联合手术。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外一些减隔震桥梁在地震下的倒塌事件,为我们提出了"灾后分析、处理和规范修正"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介绍国外几座安置了减隔震装置的桥梁,因为减隔震装置的使用不当
<正> 核电站工程由于它的破坏对人的生命、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等将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国内外工程界对核电站工程的安全可靠性十分重视,对它的厂址选择、投产运行的每一步骤
基于双材料界面裂纹尖端的基本解,构造扩展有限元法(e 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s,XFEM)裂尖单元结点的改进函数。有限元网格剖分不遵从材料界面,考虑3种类型的结点改进
综述了工程结构振动疲劳问题.首先从工程中存在的结构振动疲劳现象出发,论述了开展结构振动疲劳研究的重大意义,并对结构振动疲劳的定义及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而后从结构振
以某大型工业基地生产综合楼为例,简要分析给排水及消防系统情况,以及对运用BIM技术解决改造项目技术问题的思考。
钢管混凝土拱肋核心混凝土徐变不仅可以导致钢管与混凝土之间的内力重分布,还将增加拱肋的屈曲前变形,降低拱肋的稳定承载力。经典稳定理论假设拱的屈曲前变形呈线性且该变形
CG插画现今已经涉足到了视觉传达设计的众多领域。作为一种新的插画形式,至今已有20多年发展与进步,所呈现出来的面貌和风格丰富多样。本文以自己的“奇幻题材儿童插画《熊宝
三角网格模型是几何描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三角网格模型常常会存在孔洞缺陷。这些孔洞的存在一方面影响视觉效果,另一方面会影响许多后续的操作,如快速原型
摘要:活性粉末混凝土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用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代替传统的混凝土进行结构设计,可以使结构轻型化、提高结构跨度,同时大大改善
1病例介绍病例1,患者女,20岁,因"左侧胸痛3 d"于2016-04-11入院。患者3 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胸痛,伴有胸闷、轻微呼吸困难,在我院急诊科行胸片提示"左侧气胸,左肺压缩50%",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