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改进原有胃肠音信号采集系统,实现对胃部和回盲部胃肠音的同步监测和自动提取,分析两部位胃肠音的变化特点和相互关系,观察不同疾病状态下胃肠音的变化规律,为危重患者胃肠运动功能的监测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1.在原有胃肠音监测系统的基础上,采用Easy5509开发板和个人计算机研发双通路胃肠音同步采集系统,并通过多重滤波、多维特征向量提取及特征向量归一化等方法实现胃肠音的自动识别和分析。 2.分析双通路胃肠音监测系统对20名健康志愿者不同胃肠运动状态下胃部和回盲部胃肠音的监测情况,并与应用药物后的预期效果进行比较,观察双通路胃肠音监测系统对胃肠运动监测的准确性。 3.采用双通路胃肠音监测系统对120名健康志愿者空腹和餐后15-30min时胃部和回盲部胃肠音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初步确定应用自动化胃肠音监测时,健康人空腹和餐后15-30min胃部和回盲部胃肠音波各参数的正常范围。 4.连续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非腹部创伤患者和胸外科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各32例,分别在入监护室当日/术后当日、启动肠内营养前30min/进流食前30min,启动肠内营养次日/进流食后30min等时间采用双通路胃肠音监测系统监测患者的胃部和回盲部胃肠音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规律。 研究结果: 1.双通路胃肠音监测系统采集的声音信号真实性好,人工听诊识别的胃肠音由多个连续的单个胃肠音波组成。监测系统可实现对胃肠音波的自动识别,通路1自动识别的正确率为80.20%,通路2自动识别的正确率为79.29%。两通路胃肠音波标注的正确率、漏标率及错误标注率均未见显著差异。通过人工校正,修正后的胃肠音波识别正确率可达100%。 2.注射新斯的明后,两通路胃肠音波数量、时间百分比、最大频率、平均功率等较均注射前显著增加(P<0.05);注射阿托品后,两通路的胃肠音波平均频率、最小频率均较注射前显著降低(P<0.05)。通路1、2在胃肠音波数量、时间百分比及最大时间方面存在显著相关性。 3.正常人胃肠音波各参数的变化范围较大,且受试者进餐后通路1、2的胃肠音波数量、时间百分比和胃肠音波平均时间均较空腹时显著升高,且通路2最大时间也较空腹时显著延长。两通路胃肠音波数量、时间百分比和胃肠音波平均时间在空腹和餐后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4.危重患者入ICU当日通路1、2的胃肠音波数量、时间百分比及平均时间均较正常人群显著降低,启动肠内营养次日,回升至正常水平。开胸肺叶切除患者术后当日通路1、2的胃肠音波数量、时间百分比及平均时间较正常人群显著降低。至进流食前30min,通路1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至进流食后30min,通路2才基本恢复至正常。危重患者在不同监测时点通路1、2的胃肠音波平均时间和时间百分比显著相关,开胸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通路1、2胃肠音波各指标的变化未见显著性相关。 研究结论: 1.双通路胃肠音监测系统可对不同部位的胃肠音信号进行同步采集,并初步实现了胃肠音信号的自动识别、提取和分析,为临床对危重患者胃肠功能变化的持续、客观监测和量化分析提供了技术条件。 2.双通路胃肠音监测可在胃肠音波数量、胃肠音波频率及功率等三个方面,真实反映胃肠运动变化。胃部和回盲部胃肠音波数量和时间百分比的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性。 3.健康人胃肠音波各指标正常值的变化范围较大,且与空腹时比较,餐后胃肠音波的数量和持续时间显著增加,胃肠音波频率的变化范围也显著扩大,以回盲部的变化更为明显。胃部和回盲部的胃肠音波数量和持续时间有较强的相关性。4.非腹部创伤危重患者与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胃部、回盲部的胃肠音变化存在差异,应针对不同患者对不同部位的胃肠音有针对性的进行动态监测。适当的饮食可促进非腹部创伤危重患者和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胃肠运动的恢复,但应根据胃肠监测结果,合理调整饮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