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在土壤—微生物界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ffeedo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的活性胶体,它们比表面大带电荷,代谢活动旺盛。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往往富集多种耐重金属的真菌和细菌,微生物可通过多种作用方式影响土壤重金属的活性。本论文从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具有较高铜锌耐性的微生物,采用电镜、能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吸收光谱等现代分析技术并结合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阐明了恶臭假单胞菌CZ1对Cu、Zn的吸附行为及其结合的分子形态,并初步探讨了微生物-矿物-重金属相互作用机制,旨在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风险评价和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 从浙江诸暨哩浦铜矿废弃矿区铜耐性植物海州香薷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具有较高铜锌耐性的微生物,编号为CZ1,根据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对,鉴定为Pseudomonas putida。CZ1可分别耐受3 mM Cu或5 mM Zn,对氨苄青霉素具有抗性,而对卡那霉素无抗性。重金属耐性实验发现固体培养基中最低抑制浓度小于液体培养基中最低抑制浓度,而且Cu的毒性要大于Zn的毒性。在含有27.7mg/L Cu或26.0mg/L Zn的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CZ1对Cu和Zn的去除能力可分别达到87.2%和99.8%。尽管较低浓度的重金属会对微生物细胞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但CZ1依然表现出了较高的铜锌富集能力。 溶液pH对CZ1吸附Cu2+、Zn2+的能力影响较大,活菌体和死菌体吸附Cu2+的最佳pH分别为5.0和4.5,而吸附Zn2+的最佳pH均为5.0;在最佳吸附条件下,CZ1对Cu2+、Zn2+的吸附量随着起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去除效率却随之下降;CZ1对Cu2+、Zn2+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活菌体对Cu2+、Zn2+的吸附能力远大于死菌体,并且包括主动吸收和被动吸附两个过程,其中活菌体通过主动吸收方式结合的Cu2+、Zn2+含量占整个吸附量的40~50%,而被动吸附则为50~60%。解吸实验表明,0.1M盐酸对死菌体中Cu2+、Zn2+的解吸效率分别为95.3%和83.8%,而活菌体仅为72.5%和45.6%,进一步说明活菌体对Cu2+、Zn2+的吸附存在着主动吸收的过程。在0.01 M KNO3溶液中,Cu2+、Zn2+吸附体系均表现出了明显的颗粒物浓度(Cp)效应,不同Cp下的所有吸附等温线可以用Freundlich型Cp效应等温式进行统一描述,分别为qeq=2.553·Cp-0.7106·Ceq0.8971和qeq=2.412·Cp-0.8305·Ceq0.6504。通过
其他文献
通过减施化肥增施不同种类和数量有机肥对烤烟根系和产质量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提高了烟株根系活力,以有机肥施用量较多的处理表现较好,相同有机肥
本文对中介语的心理学和语言学基础进行了粗略回顾,对中介语形成模式及特点作了线性论述。文中肯定了中介语在外语学得中的积极作用,主张在外语教学中,防止“语言僵化”现象
指出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成为知识型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研究了知识创新的前提是知识共享。分析了企业文化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提出了改进知识共享效果的企
本文回顾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国内对约瑟夫.海勒的译介和研究,指出目前存在的四个方面的不足之处,建议学界特别注意结合当代西方文学理论深入发掘海勒作品的后现代主义艺术特
<正> 结核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常见类型,临床症状严重,死亡率高,后遗症多,治疗较困难,疗效不甚理想。近年来我们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获得较满意疗效
贵州茅台集团位于中国酒都茅台镇,在其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酒文化,深深地影响着茅台镇人民的社会生活。从中可以看到其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活跃地方经济、
介绍了使用Objective-C语言开发的iOS手机客户端炒股软件,详述了该炒股软件的需求以及设计与实现过程。该软件集股票信息、资讯、模拟炒股于一体,可以使人们在使用过程中获得
目的探讨不育患者精液质量与精子碎片及血液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关系,为男性不育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00例男性不育患者行精液常规分析,并检测精子DNA损伤情况及血
随着电网规模的日益扩大,人们对于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及电能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提高励磁系统的性能是保证发电机及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对于大型发电机组
传统法律教育方式与高职法律教育的特殊要求不相协调,而诊所式法律教育方式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多方面突破契合我国社会对法律职业教育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的法律教育要转变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