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的人性解读——兼论人类自然情结与户外空间中自然人性化设施构建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I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人类诞生之日起,便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当你身处一个自然空间,视觉的净化,内心的宁静便不由自主的随之产生。自然带给人类发自内心的吸引力,因此,人类对自然有着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千百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化,这种人类对自然的感情从未改变,并在人的潜意识里生根发芽,成为人乐于进入自然活动的根本动力。  本文力从人类生物学起源中人类祖先生活与自然环境和要素的关系的角度出发,按照人对不同自然要素的最根本的心理需要及活动,归纳出人类主要的12种自然情结,即自然人性化的心理表现形式。并通过人类在自然、户外空间以及艺术形式中进行的五官感知、游戏行为(即自然情结的行为表达)归纳分析,揭示出户外空间中具有活力的设施即自然人性化设施就是自然空间中按照人的行为偏好合理设置的自然要素。并通过现场对郑州市人民公园的自然空间进行使用调查,结合前面所提出的自然情结及自然人性化设施,针对此公共开放空间提出合理改善的相关建议。  通过分析和论述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自然本身就是是一个大的人性化场所,自然空间就是充满人性的空间,人类因自身的自然情结而主动参与到与自然的游戏活动中去。  其次,通过人与自然的游戏活动,构成了户外空间中自然活动的载体——自然人性化设施。  最后,自然人性化设施在实际案例中应用,为户外空间中自然空间更好的满足人类活动偏好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社会差距较大,农村面貌依然落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点在农村。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要跳出以往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
随着当代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校园的空间形态正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寒地大学校园也应该对此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校园空间形态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问题,在“
日常生活中“广场”二字的使用极为广泛,常可听到的用语有“言论广场”、“市民广场”、“购物广场”、“政府广场”等,但其字义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在城市开放空间中,“广场
城市设计自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后,因其在城市空间环境塑造上的学科优势而日益受到我国的重视并应用于大量的工程实践。但反思20余年来城市设计在我国的实践历程,城市设计充当
从城市设计目前的成果来看,大致存在两类的城市设计:一、注重整体空间形态和环境的最终效果的设计,描绘了一种理想的空间形态,由于大规模形态整体开发的可能性极小,这一类城市设计
论文通过对云南大学软件学院图书馆实践创作的分析和总结,剖析了设计从分析、解题到思考的思维过程,并对设计中所涉及到的地域传统问题、环境协调问题和创作方法问题进行了理论
相当长的时间内,地域特征在维持建筑的地方性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建筑师们也一直将表达地域特征作为体现地域文化的主要手段.但是,随着世界范围内全球化的日益高涨、建筑材
本文是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导则运作机制的专题研究。 城市街道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主要构成要素,担负着交通、交往、游憩、购物等多项功能,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城市街道空
居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与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也直接关系到居民对社会状况的满意程度,在注重社区发展的今天,居住区公共配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直接
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环境的保存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历史建筑及环境不仅是国家和民族集体记忆的载体,“构成了人类文化、宗教和社会的创造性、丰富性、多样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