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煅后焦余热回收换热器传热特性研究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l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炭素行业中煅后焦是生产铝电解阳极、炼钢用石墨电极和增碳剂的重要基础材料。煅后焦是石油焦经高温煅烧后的产物,其颗粒初始温度一般在800°C以上,含有丰富的余热量,若将其通过余热回收换热器冷却降温,充分回收这部分热量,将对实现我国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建立一级换热器内颗粒传热的物理模型,采用Fluent模拟研究换热器内高温煅后焦颗粒的传热机理,分析了颗粒导热系数、颗粒粒径、颗粒间短圆柱接触面积、颗粒初始温度和换热器宽度对一级换热器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然后搭建二级换热器传热实验系统,研究了颗粒平均粒径和电加热功率对低温煅后焦颗粒稳态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模拟研究了一级换热器内高温煅后焦颗粒传热机理,结果表明:换热初期,颗粒与间隙气体之间的传热方向会发生改变,并且传热方向发生改变的位置逐渐向对称面推进。对于换热器壁面附近而言,随着换热时间的增长,颗粒的导热热流密度和辐射热流密度及间隙气体的导热热流密度均减小,但通过三者对比发现,换热器壁面附近是以颗粒的导热方式为主。(2)模拟研究了颗粒导热系数、颗粒粒径、颗粒间短圆柱接触面积对一级换热器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当量导热系数由0.9增大到1.1,换热器壁面处颗粒导热量占比从92%增大到94%,间隙气体导热量占比从8%降至6%;余热回收效率从78.99%升高到80.11%;颗粒当量导热系数每升高0.05,整体换热时间平均减小1.13h。颗粒粒径从1.77mm增大到14.7mm,换热器壁面处颗粒导热量占比从89%升高到94%,间隙气体导热量占比从11%降低至6%;余热回收效率从44.01%升高到80.24%;颗粒整体的换热时间逐渐降低。颗粒间短圆柱接触面积比值从0.03增大到0.07,换热器壁面处颗粒导热量占比从89%升高到96%,间隙气体导热量占比从11%降至4%;余热回收效率从77.55%升高到80.26%;接触面积比值每增大0.01,整体换热时间平均减小2.2h。(3)模拟研究了颗粒初始温度和换热器宽度对一级换热器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初始温度从600°C升高到1000°C,换热器壁面处颗粒导热量占比减小,但间隙气体的导热量占比增大;余热回收效率从73.32%升高到79.04%而后又降至73.69%;颗粒初始温度每升高100°C,整体换热时间平均线性增加4.03h。换热器宽度从0.1m增长到0.2m,换热器壁面处颗粒导热量占比稳定在93%,间隙气体占比稳定在7%;余热回收效率从80%降至60%;换热器宽度每增长0.025m,整体换热时间平均线性增加5.88h。(4)实验研究了颗粒平均粒径和电加热功率对二级换热器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范围内,随着颗粒平均粒径的增大,二级换热器壁面有效传热系数和近壁层颗粒温度均减小,但并没线性减小而是呈现变缓趋势;随着电加热功率的增大,近壁层颗粒温度升高,换热器壁面有效传热系数增大;颗粒温度每升高10°C,有效传热系数平均增大2.14%;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适用于二级换热器壁面的无量纲传热实验关联式。
其他文献
压电喷油器是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其执行部件压电堆执行器与传统的电磁阀式执行器相比,具有响应速度快、驱动力大、精度高等特点。随着节能减排的要求以及排放法
优化真空管热水器结构以及寻找新型的强化换热工质是提高低温热水系统性能的重要途径,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为全玻璃真空管热水器提供了新的高效换热介质。本文在对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膜的水含量会直接影响质子在膜内的传导,从而影响电池的性能,因此必须采取增湿或保湿方法保证膜的湿润性。目前大功率车用燃料电池进气增湿广泛应用外增湿方法。本文针对燃料电池多孔碳板气-气增湿器的增湿特性,提出了多孔碳板气-气增湿与喷水增湿相结合的燃料电池反应气复合增湿方法,围绕该方法进行了相关的理论与试验研究。首先,针对喷水增湿存在的喷雾液滴蒸发现象,通过合理的假设,建立了传质和传热
期刊
涡流管是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无运动部件、操作方便的能量分离装置。在有一定进出口压力差的情况下,能把进气分离成一股高于进口温度的气流和一股低于进口温度的气流。目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小型制冷器件、气体混合物分离、电子元器件的冷却、传统制冷低温循环等许多方面。然而对于以工质为研究对象,尤其是卤代烃类工质对涡流管温度分离性能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涡流管与制冷剂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水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生命的源泉,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对我们的生命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淡水大约仅占总水量的2.5%,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难以利用的两极和高山,部分淡水深埋在地下,难以开采,同时世界上水资源的分布也极不平衡。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全球工业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一方面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迅速扩大,另一方面
阿魏菇是干旱草原上的一种腐生或寄生兼有的菌类,在自然界常生长在伞形科阿魏植物根茎上,本试验以阿魏为材料,以阿魏菇为出发菌株,在平板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添加阿魏的分离
近年来,化石能源的日趋减少严重阻碍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步伐,而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十二五期间,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新能源的开发也刻不容缓,对于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