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的媒介呈现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ba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是由多个群体共同组成的,大学生是存在于社会中的一个群体,也是一个受公众关注与媒体关注的特殊群体。我们国家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在校大学生一般都是18至25岁的青年群体,他们有着青年人的一般特征,如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各项机能逐渐成熟的发育期,自我意识较强;有较强的同伴需求感;情绪易受外界影响,容易产生困惑等。但作为特殊的青年群体,大学生又有自身的特点,如他们大多经过系统的高等教育,有专业的技能,知识丰富;在思想方面,他们思想活跃,更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他们大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1999年,我国开始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高校数量和大学生数量都急剧攀升。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有接近1900所高等学校,几乎是2000年的两倍;而截至2009年底,我国在校大学生数量已经超过两千万,是十年前的6倍。随着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可以有机会进入象牙塔里继续学习和深造,但随着大学生群体数量的增加,有关他们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诸如大学生学业、就业、感情等问题也常见于报端。媒体报道中的大学生形象也发生了变化,从以前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变为具有专业知识的社会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学者提出,大学生的形象正被媒体“妖魔化”,媒体对大学生形象的塑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大学生的态度和评价。那么,到底媒体呈现的大学生形象是怎样的,是不是像有些学者认为的那样,大学生形象被媒体“妖魔化”了呢?媒体在对大学生报道方面有没有变化呢?本文就以《中国青年报》为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本文以新闻框架理论为基础,对《中国青年报》2000-2009年的大学生报道进抽样调查和内容分析,总结归纳《中国青年报》在大学生报道中的特色,以及其在舆论引导上发挥的作用;研究以《中国青年报》为代表的主流报纸媒体是如何塑造大学生形象的,以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同时研究主流媒介在大学生报道中的得与失,探索媒体在报道中应坚守的防线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通过笔者的研究发现,以“青年”命名并以青年为主要读者的全国性大报《中国青年报》一直关注青年的成长,更将大学生议题作为报道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团中央的机关报,中青报在涉及大学生的新闻报道中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性和舆论引导性,他更多的关注大学生的学习、思想和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将《中国青年报》作为研究大学生报道的样本更具代表性。经过笔者研究,发现《中国青年报》并不存在歪曲大学生形象的报道,更没有像有些学者认为的“妖魔化”大学生形象。经过笔者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媒体中的大学生形象经历了一个从负面向正面转变的过程。在对2000-2009年这十年的研究发现,以2007年味转折点,大学生在媒体中的形象经历了从道德失范到道德重建的过程。当然,媒体中呈现的并不是完整全面的大学生形象,媒体在报道角度上还是存在一定局限,并不能客观全面的反映当代大学生的整体面貌。因此,笔者建议,媒体应该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拉近与大学生的关系,从而达到更加全面、客观、准确的报道大学生议题,给受众呈现一个更加真实的大学生媒介形象。
其他文献
在刑事诉讼中,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是一把相当重要的标尺,是证明诉讼各方证明活动成效的关键制度,在新刑事诉讼法出台的背景下,如何在将来的刑事诉讼质证过程中,针对新刑事
构建完善的政府债务风险识别和预警体系,对于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稳健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辽宁省大范围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合理借鉴国内已有研究成果,构建了一套
本文运用复杂网络技术,构建我国金融机构-企业信贷关系网络及其映射子网络。研究表明,我国金融机构-企业信贷关系网络存在典型的无标度网络特性。本文发现,在同一信贷关系网
诉讼时效是银行催收业务的关键点。一来诉讼时效复杂,业内颇有争议;二来事关重大,直接关系银行逾期实体债权的实现与否,加之"一事不再理"的司法原则,更突现诉讼时效的重要性
研究了基于ZigBee技术的实验室环境监测系统,应用于实验室的管理,以便能够在实验室出现异常情况时以最快和最佳的方式发出警报和提供有用的信息。对传感器节点和控制器、ZigB
近年来关于导表演元素和主持艺术相结合的探索已经越来越多。研究者们逐渐发现导表演艺术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实践中都有很多东西是与主持艺术相通并可以相互借鉴的,尤其是导
朱子不仅是理学大师,而且也雅爱文学,一生作诗一千余首。这些诗,从不同的角度透露了其内心世界,让我们可以对其有更深之了解,正如束景南先生所说,反映了他的生平交游、道学性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这个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国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现代农业生产朝着更加专业化、组织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了
<正>关于"利用平行判定两三角形相似的定理"的证明,人教版的教科书中是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没有要求学生掌握平行线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宁波市高中女教师的体育锻炼现状,从中分析和发现影响高中女教师体育锻炼的相关因素;结合现实条件和有关政策提出促进加强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