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智能化需求的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水平评价及提升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b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益化的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是保障优质安全可靠供电的基础,也是实现未来智能配电网万物互联、人机交互、设备状态感知的重要载体。随着配网终端设备电气化率不断提升,清洁能源、电动汽车和储能的高比例接入,传统配电网逐渐向智能配电网过渡,这对配电网的调度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调度运行管理水平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实际难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开展了面向智能化需求的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水平评价及提升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了一套考虑技术性、高效性、经济性和社会性的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OWA-AHP法和熵权法的线性组合权重,提出了基于组合权重-灰云聚类模型的综合评价方法。选取实际城郊县调统计数据进行仿真,横向比较当前调度运行管理水平,验证所提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并将本文方法与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比分析,进而验证所提评价方法的适应性。(2)提出了基于物理-信息-社会融合视角的智能化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Dispatch Op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Distribution Network,DOMS)形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系统发展的属性,从物理、信息和社会融合视角描述了智能化需求下DOMS形态特征,提取了反映DOMS形态发展水平的关键特征量,构建形态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包括物理维度的安全可靠性、设备建设水平和清洁性,信息维度的通信网建设水平和调度系统建设水平,社会维度的高效性、人力资源水平和协调性,并建立了评价指标计算模型。(3)提出了基于形态等级划分的智能化DOMS形态发展水平评价方法,并给出了形态发展提升路径。考虑线性组合获取权重固有信息分配合理性较差的问题,引入博弈论获取组合权重,并以波士顿矩阵为架构,从物理、信息和社会三个维度划分了形态发展水平等级,提出了形态发展水平评价方法和提升路径。选取东北某省4个城市配调调管区域为例进行仿真,验证所提的智能化DOMS形态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结合实例结果,展开分析了不同维度建设的薄弱环节,对未来智能化需求下的发展过渡路径和提升措施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现有适用于离线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的频率响应法(FRA),难以直接推广应用于带电运行的变压器。近年来提出的利用罗氏线圈向绕组耦合注入激励信号,通过高压套管根部的罗氏线圈测量响应电流信号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在现场应用中遇到了电磁干扰过大的问题:一方面,带电运行变压器绕组上工频负载电流会导致罗氏线圈传感器磁芯饱和,失去测量能力;另一方面,变电站内复杂的电磁环境造成传感器外壳屏蔽失效,噪声干扰过大淹
学位
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正在持续、有序推进。三峡和四川、云南等省份的大水电站,每年向东南沿海省份源源不断地输送大量清洁能源。在丰水期,水电机组的发电能力超过西南部地区的电力市场需求,“西电东送”输电通道的输电容量显现出稀缺性。近年来,我国建立了跨省区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但未建立相应的跨省区输电容量市场化分配机制,致使丰水期输电容量分配与电力交易合同执行的矛盾突显。因此,如何合理地分配跨省区输电容量资源,
学位
现阶段,电网响应“双碳”目标积极推进以清洁能源为支撑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大规模清洁能源的并网对电网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居民用户可调节负荷蕴藏着巨大的灵活调节潜力,开展对需求侧资源的实时调控,在短期内发挥资源灵活调节作用,确保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但由于可调节负荷影响控制策略的因素多且随机性强,现常用的云端远程控制方式在执行控制指令过程中,延时较大,指令到达用户侧状态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利
学位
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爆发式增长。由于复杂恶劣的运行环境,海上风电输出功率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更强,大规模海上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本文以半潜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含海上风电的混合电力系统一次调频模型,分析海上风电场并网频率特性,提出海上风电机组一次调频控制策略,改善电力系统一次调频性能。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
学位
新能源电源通过电力电子换流设备并网,其短路电流计算主要存在两大难题:一是新能源电源短路电流精细化表达式严重依赖控制参数,而控制参数难以获取导致其难以工程应用;二是新能源电源的输出电流与其并网点电压成耦合关系,其短路电流需要迭代求解,但由于大型网络迭代耗时较长和收敛性差等问题,现有短路电流整定计算软件不支持迭代计算。针对上述问题,论文从新能源电源单机故障特性出发,研究其适应于工程应用的短路电流表达式
学位
齿轮箱是风电机组的关键部件之一,其平稳、可靠、安全运行是保证机组高效发电的重要条件。齿轮箱的齿轮微观修形技术是改善齿轮振动偏载问题,延长其服役寿命的有效解决方法,但传统的微观修形理论存在应用局限性,故在传动链设计初期通过多体动力学建模和仿真实验对修形量进行分析设计,提高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围绕上述内容,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课题编号:2018YFB1501304)大型海上风电机
学位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hasor Measurement Unit,PMU)因其同步快速的特点,在电网实时监测感知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部分现场已运行的PMU未经实验室测试,可能不满足新的标准要求,因此有必要对现场已安装的PMU进行现场测试与校准,以保证其数据质量。论文以PMU现场测试校准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现场测试高精度测试信号生成方法,研究了现场测试基准相量计算方法,研制了便携式PMU现场测试
学位
在最近的十余年里,随着我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早期投运的大量机组故障率高、性能劣化严重、能效水平下降等运维问题突出,同时风电产业也在向着高质量方向发展。对机组的能效状态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估,有助于实时掌握机组的能效运行状况,通过合理的运行措施以保证其始终在较高能效状态下工作,一方面提升机组的发电能力,另一方面也对故障预防、技术改进等提供有效的指导信息。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探索研究出一套适用于风电机组
学位
作为风电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尾流效应易引起尾流区风速降低、湍流度增加,导致下游风电机组功率损失、疲劳载荷增加等后果。现有研究表明,风电机组在偏航时会对尾流产生横向推力使其轨迹产生水平偏移,理论上可通过机组的主动偏航,使流场中的前排机组尾流偏离后排机组风轮面,实现尾流控制改善风电场的发电效益。目前基于主动偏航的尾流控制方面主要研究对象为海上与平坦地形风电场,而随着风电行业的不断发展,大量新建陆
学位
电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电力物流从发电到输电、配电、变电,或到储电和用电,整个电力产品的生产、流通及消费过程都是瞬间完成,也由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系统。适应“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需求,我国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已是大势所趋。为解决风电生产波动性、随机性带来的诸多问题,储能应运而生。伴随着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风力发电和储能及用能领域的创新应用,风储结合的清洁能源产业链和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