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黄麻多层混纤复合材料耐老化性能的研究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被运用到生活生产中,PLA/黄麻复合材料便是其中之一。由于其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及生物降解性能在新型复合材料中脱颖而出,受到极大的关注。本课题选用混纤比为30/70的PLA/黄麻混纤针剌絮片为基材,采用纯混纤絮片铺层法和混纤絮片与纯PLA絮片间隔铺层调节比例法制备了三种不同配比的PLA/黄麻复合材料。其中PLA含量为30%的复合材料采用纯混纤絮片铺层法,PLA含量为40%、50%的复合材料采用混纤絮片与纯PLA絮片间隔铺层调节比例法,再利用热压工艺,制备得到多层混纤复合材料,对制备工艺、力学性能、老化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PLA/黄麻多层混纤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工艺优化选择成型温度和铺向角度为工艺参数因子,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制备不同比例的多层混纤复合材料,考察工艺参数对其弯曲强度及拉伸强度的影响,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分析优化工艺参数,得到以纯混纤絮片铺层法压制,配比为30/70的PLA/黄麻多层混纤复合材料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206℃,铺向角45°;而通过间隔调节比例法制得的配比为40/60,50/50的复合材料,回归方程不显著。2.PLA/黄麻多层混纤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按照制备配比为30/70的PLA/黄麻复合材料的最佳工艺分别制备三种配比的多层复合材料,研究其耐快速冲击、准静态冲击、弯曲性能。结果表明:以上三项力学性能均是30/70>40/60>50/50。经形貌对比分析可知:采用纯混纤絮片铺层法制得的PLA含量为30%的复合材料层间粘结牢固,内部结构均匀,力学性能好;以混纤絮片与纯PLA絮片间隔铺层调节比例法制得的PLA含量为40%、50%的复合材料层间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粘结效果差。3.复合材料经湿热处理后的耐老化性能的研究将以最佳工艺制得的PLA含量为30%的PLA/黄麻复合材料在温度为80℃,相对湿度为80%的环境下处理不同的时间,研究其老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其力学性能下降明显,在处理48小时内呈快速下降,超过48小时后符合线性缓慢下降趋势;显微观察可见PLA与黄麻的粘结界面出现明显开裂现象;红外、热重分析可知:羰基的峰有所增加,出现降解现象,且处理后初始热分解温度降低但比单一的材料的热稳定性要高。4.复合材料经紫外处理后的耐老化性能的研究将以最佳工艺制得的PLA含量为30%的PLA/黄麻复合材料在300W的紫外光强度下处理不同的时间,研究其老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其力学性能下降明显,且符合线性下降趋势;显微观察可见PLA与黄麻的粘结界面出现明显开裂现象;红外、热重分析可知:羰基的峰有所增加,出现降解现象,但热分解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其他文献
微纳尺度对象是微机电系统中最广泛的操作目标,其特征尺寸主要介于毫米和纳米范围内的微小物体。随着微操作技术的不断拓展,使得对微操作的理论方法及技术研究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当操作对象尺寸进入微尺度范围,由于存在尺度效应和表面效应等问题,这时微观粘着力(包括范德华作用力、静电力、毛细作用力等)便起到主导作用。为了实现100 μm尺度以下的微对象的操作转移,本文提出了基于毛细作用和压电振动辅助的微对象操作方
动态子结构法在大型复杂装配结构的动力学分析中,能够有效减小计算或是试验测试的规模。利用子结构理论模型和试验模型综合得到整体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在工程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有的模态综合法在综合时存在模态截断误差,在对试验子结构的处理方面也还有很多难点。结构的频响函数矩阵可以包括结构所有的模态信息,因而能够得到更为精确的综合结果。基于以上考虑,本文采用基于频响函数的子结构综合法以实现混合建模求解。主要
在高中阶段,体育教学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业繁重,学习压力较大,体育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帮助学生放松身心的积极效果。高中体育和健康教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电池在生产过程中其外壳(包括正极壳和负极壳)有可能会产生缺陷,如划痕、凹点、锈斑、光板、漏液和网点不全等缺陷。研究电池表面缺陷的视觉检测算法和研制适合我国电池生产线的
期刊
期刊
轮胎检测系统隶属于机械制造、电气控制、算法控制集成技术的光机电气一体化产品,在实际工业生产质量控制中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对保证驾乘舒适与运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特
学位
随着城镇化的建设进程加快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的污染与匮乏问题日益突显。膜蒸馏是一种新型的、易操作、可利用工业低品位热源等优势的膜分离技术,但其能耗高、热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