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改性再生粗骨料及界面性能试验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lei413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生粗骨料是再生混凝土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由废弃混凝土破碎加工而来。其各方面性能,尤其是界面过渡区的性能,对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能有直接的影响。但制备过程中再生骨料内部极易受外力影响而产生孔隙和裂缝,表面还会残留大量的水泥砂浆,这些因素最终使得再生粗骨料整体强度偏低且吸水率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内不少专家学者都开展了对再生骨料改性的研究,进行有大量有关再生骨料一次改性的试验,虽有一定效果,但仍不够理想。本次试验使用双改性技术对再生粗骨料进行处理,第一次改性优化孔隙结构,填补骨料上的细小孔隙及裂缝。第二次改性在第一次改性的基础上给骨料覆加保护膜,使骨料憎水并提高与水泥砂浆的粘接能力,进一步提升再生骨料性能。共设计了水泥硅灰浆液一次改性、纳米Si O2溶液一次改性、水泥硅灰+水玻璃双改性、纳米Si O2+PVA双改性四种不同方式对再生粗骨料进行处理。对改性后的粗骨料进行了宏观、微观和细观三个尺度的试验研究,以期找到一种经济高效的改性方法。主要工作结论如下:(1)对不同改性方式处理后的再生骨料进行宏观性能测试。从骨料堆积密度、表观密度、吸水率、压碎指标四个方面来综合评判改性效果。试验发现,相较一次改性的骨料,双改性后的再生骨料各项宏观性能均有较大提升。其中以水泥硅灰+水玻璃双处理复合改性的效果最佳。(2)为了分析再生骨料与水泥砂浆间的界面性能,设计了一种推出试验模型来模拟骨料与砂浆之间的界面,试验表明水泥硅灰+水玻璃双改性对界面粘结强度的提升最大,较未改性及水泥硅灰浆液一次改性的再生骨料分别增大了16.0%和5.4%。其次是纳米Si O2+PVA双改性,较未改性及纳米Si O2一次改性处理的再生骨料分别提高了3.6%和10.9%。(3)微观实验表明,相比未改性及一次改性的再生粗骨料,采用水泥硅灰+水玻璃双改性后的再生骨料新老砂浆ITZ区域明显变得更加密实,显微硬度较未改性及水泥硅灰浆液一次改性的再生骨料分别提升了51.9%和14.0%。纳米Si O2+PVA双改性也表现出比一次改性时更好的效果,孔隙裂缝大幅减少,显微硬度较未改性及纳米Si O2一次改性处理的小组分别增大了45.0%和15.2%。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目前的需求不仅仅是地面上的高层建筑,还包含了越来越深的地下工程。这就意味着深基坑工程的支护设计和施工难度在不断加大,传统的桩锚支护体系已经满足不了如今的需求,而排桩与斜撑组合支护结构由于布置灵活,不受周边建筑物和地下市政管线的限制,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不对周边土体产生扰动,同时还有方便土方开挖、加大施工空间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工程师们的青睐。
疮瘢痕是痤疮的一种后遗症,是由于痤疮发作期炎症未得到及时控制,导致患者在痤疮皮损处遗留的瘢痕。滚轮型痤疮瘢痕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临床较棘手的热门问题。脂肪干细胞胶填充主要用于面部年轻化及整形,用于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的研究报道较少。现报道一例脂肪干细胞胶填充修复滚轮型痤疮瘢痕。
我国地缘辽阔,土样类型也丰富各异。自然界中的非饱和土以固、液、气三相状态存在,也有部分学者认为由固相、气相、液相及液相和气相的分界面(收缩膜)所组成的。在实际工程中,所遇到的大多数工程问题多是属于非饱和土的范畴。因此,对于非饱和土的特性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工程实际意义。在非饱和土水力特性中基本的要素之一就是土-水特征曲线。土-水特征曲线在解决非饱和土抗剪强度、边坡稳定及降雨入渗滑坡等实际工程问
传统建筑业在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其缺点也逐渐凸显,诸如对环境的污染较重、劳动力需求量过大、施工效率低等,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而提出住宅工业化使得装配式建筑开始蓬勃发展。通过采用装配式建筑可以大大减少施工周期,降低能源与资源的消耗,减少劳动力需求,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导致的扬尘、噪音等环境问题,这是目前最符合行业现状及国情的方案,但目前国内对装配式建筑还有很多地方仍未经验证,本文以实际工程的装配式住宅为研究
枳壳是知名赣产道地药材之一,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由于种植面积大、密度高,为害枳壳的害虫种类逐渐增多,其中以柑橘全爪螨最为严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系统探究了枳壳柑橘全爪螨实验种群的生长发育、繁殖,自然种群的发生规律和分布型,以及白僵菌对柑橘全爪螨的致病性,为控制枳壳柑橘全爪螨的发生为害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报道如下:1.温度对枳壳柑橘全爪螨发育历期的影响:在实验设计的16-32
液滴撞击液膜过程广泛存在于自然现象、化工生产、核能设备、电子元器件散热等领域中。液滴撞击后流体流动演化形态与流体间、流固界面的热量传导等一系列课题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对液滴撞击液膜动力学过程中的流动传热特性研究有利于强化高功耗电子器件的传热性能以及提高工业设备的生产效率,因此,深入研究液滴撞击液膜过程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界面追踪方法(Front Tracking Method,FTM)利用运动
三维(3D)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已经被证明具有非凡的高效率。自2009年首次证明其功率转换效率(PCE)为3.8%以来,目前已达到25.5%,超过大多数太阳能电池。然而,三维钙钛矿的不稳定性是工业化的主要挑战。通过在钙钛矿晶体中掺入一些大体积的有机阳离子可起到水、氧阻隔和离子迁移阻挡的作用,是提高钙钛矿稳定性的有效方法。大体积的有机阳离子可通过打破三维(3D)几何结构而形成更稳定
随着我国装配式钢结构的大力发展,各种新型装配式钢结构梁柱节点应势孕育而生,该类梁柱节点大多属于半刚性节点。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标准)对该类节点尚无明确的计算方法和规定,采用现行规范不仅无法充分利用节点特性,还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或可能结构安全。目前国内外对实腹式T型板连接半刚性节点研究甚多,对格构式梁柱节点研究明显不足。基于此现状,课题组通过拟静力试验与有限元模拟分析对所提出的装配格构式梁柱节点进行了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力成本日渐上升,目前企业界大多数观点认为是生活成本上升以及法律对于各地最低工资进行一定的约束导致的劳动力成本上涨。如何理解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导致因素,以及如何在数字经济化时代解决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以及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肺康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综合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运动训练是肺康复的基石,为了指导运动训练合理、有效地开展,美国运动医学会、美国胸科协会/欧洲呼吸学会以及美国心肺康复协会分别发表了COPD运动处方的指南。这些指南推荐的运动处方有相同之处,但是也存在差别。为此美国心血管与心肺康复学会发表了一份官方声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