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肠膜明串珠菌菌株发酵对四川泡菜D-/L-乳酸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jitianya198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泡菜是一种传统发酵食品,因其口感清爽、味道鲜美,受到广大人民喜爱。四川泡菜传统的制作方法是依靠环境微生物自然发酵,发酵周期长,产品质量不稳定。泡菜酸爽的口感是由于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引起的,泡菜中的乳酸多以D-乳酸的形式出现,而人体缺乏代谢D-乳酸的酶,通过饮食过多摄入D-乳酸会导致乳酸蓄积,引起代谢紊乱,对健康产生危害。大量的研究表明,肠膜明串珠菌为泡菜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群,为了改善四川泡菜中L-/D-乳酸比例,我们以肠膜明串珠菌ATCC 8293作为原始菌株,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导入质粒pLC42pkL(含有具有丙酮酸激酶启动子的L-乳酸脱氢酶基因),通过L-乳酸脱氢酶基因的异源表达,改善泡菜L-/D-乳酸比值。为了研究L-/D-乳酸的生成机制,对泡菜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以及L-/D-乳酸含量进行了测定。通过传统培养法测定三组泡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乳球菌、明串珠菌属数量,接种原始菌株与高产L-乳酸菌株两组泡菜在三种菌群数量上优先达到平衡,发酵终期数量无差异;通过IlluminaHiSeq2500测序平台对泡菜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可以得出,所有样品总共得到186 OTU,明串珠菌属为发酵过程的优势菌属,传统发酵组泡菜的多样性优于接种原始菌株和高产L-乳酸菌株两组。接种原始菌株与克隆菌株两组泡菜在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无差异,而接种高产L-乳酸泡菜组L-/D-乳酸比值高于其他两组,最大值为1.28,差异极显著。因此,接种高产L-乳酸菌株泡菜组L-/D-乳酸比值显著提高完全取决于高产L-乳酸菌株的接种,高产L-乳酸菌株可显著提高L-/D-乳酸比值,菌株构建成功。将高产L-乳酸菌株与原始菌株作为发酵剂投放到四川泡菜进行发酵,将其与自然发酵泡菜做对比,验证接种高产L-乳酸菌株对泡菜品质特性的影响,得到结果如下:通过对pH、总酸、亚硝酸盐、TPA、感官评价的测定,接种原始菌株与高产L-乳酸菌株两组较传统发酵组缩短了发酵周期,加快了发酵进程;抑制亚硝酸盐形成,提高泡菜安全性;延缓了泡菜的组织软化,具有更好的口感跟滋味,两组内没有显著差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对代谢产物的检测,三组泡菜在发酵终期,接种原始菌株泡菜组葡萄糖、果糖、甘露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接种原始菌株与高产L-乳酸菌株两组泡菜柠檬酸、酒石酸含量高于传统发酵组,而苹果酸、抗坏血酸含量低于传统发酵组。接种不同肠膜明串珠菌发酵提高了泡菜品质,为四川泡菜新型乳酸菌发酵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为四川泡菜工厂化生产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那是一个春天的下午,在我高中的自然课上,每个学生都被要求熟练地解剖一只青蛙,今天轮到我了,我早早就做好了准备。我穿着最喜欢的一件格子衬衫——我认为这件衣服让我显得很精神
由于小波分析理论的发展以及其在量子力学、信号处理、图像处理及微分方程求解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函数空间上的斜Toeplitz算子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得到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
深入讨论了基于幂次趋近率方法的滑模观测器,并对一系列切换函数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弱滑模观测器的规律。通过软硬件方式间接获得可靠的转子位置信号是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
随着互联网时代快速来临,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人民生活、企业营销等方方面面。网络营销伴随着互联网进入商业应用而快速发展,尤其是万维网(ww
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现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有效性,正确的互动式教学理念是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的前提和关键;设置互动
一个十岁男孩对书痴迷,他认为通过读书,可以获得更多的间接经验;可以与中外大师进行心灵的会晤;可以磨练自己坚韧不拨的意志。所以.他不能没有书,不能没有图书馆。历经艰辛,
近年来,随着甘肃省城市经济与规模的日益增长,高速公路作为主要交通运输途径发展迅速。为确保高速公路安全畅通的运行,对其进行定期养护至关重要。目前,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作业
根据近些年的相关数据表明,心脏功能衰竭病人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死亡率也逐年增长,这是由于心脏的特殊性而导致其治疗方法困难重重,而心脏移植是一种有效方法。人工心脏泵可以有效解决供体不足的问题,挽救许多晚期心脏病人的生命,已经成为治疗心脏病的有效方法。无刷直流电机因为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运行可靠等优点在各个领域都被普遍采用。本文采用的是轴流式心脏泵,旋转叶轮和永磁体一体化的设计,使永磁体可以带动叶
从我国西部高校的研究生转型期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入手,探讨研究生教育校内管理体制对西部研究生教育转型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我国西部24所高校和中东部4所高校的校内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