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与自救——霍妮理论视角下《别让我走》的焦虑解读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feng216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黑一雄(1954-)是最受欢迎的英国作家之一,于201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其移民身份,他被称为英国文坛的“移民三雄”之一。他热爱写作,因而发表了很多优秀作品。《别让我走》作为反乌托邦科幻小说,是石黑一雄的一部力作。小说记录了克隆人作为器官捐献者在人类社会中成长与死亡的过程。石黑一雄以其独特的叙事技巧、活泼生动的语言和引人入胜的情节使得小说备受学者们的关注。学者们对这部小说进行了大量的解读,但鲜少有学者运用新精神分析的角度解读这部小说。因此,本文将《别让我走》置于霍妮新精神分析的焦虑理论框架之中,从焦虑表现、焦虑原因和走出方式三个角度来探讨Kathy等人如何摆脱焦虑并实现自救。
  本文以霍妮的焦虑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霍妮认为社会、文化、个体经历是造成内心焦虑的主要原因。像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向这种宏观环境的改变是焦虑的根本原因,特殊的个人经历是焦虑的直接原因。此外,霍妮还总结了三种应对焦虑的策略,包括顺从人、反对人和远离人。它们可以帮助人对抗焦虑并有效地消除焦虑。
  在《别让我走》中,克隆人通过不断地变换应对策略实现了自我拯救。克隆人的经历也启发了我们,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下,面对来自社会、家庭的焦虑,我们应该灵活地采用三种防御策略来保持健全的人格,这样我们才活得更愉快更有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在消费社会业已形成的今天,传统的文学经典不可避免的面临着消费时代的阅读领域日益萎缩的问题,以至于其在当代的传承中发生了内容和形式上的种种变异:如文学经典在当代被大量地改编成影像作品,同时还出现了众多的对经典的戏仿文本。这些新的文本形式在叙事策略上呈现出一定的共质,采取了时尚的包装手法,解构经典的人物形象,抒写消费时代的欲望,削平经典的意义深度和语言深度。这使得传统的文学经典的当代的传承中,在形式内
学位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陈师道的生平与版本流传陈师道(1053-1102),字无己,又字履常,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为人有骨气,安贫乐道,好苦吟。其作品有《后山集》,其中诗有679首。陈师道的诗集分为无注本和有注本两个系统。无注本系统是诗文合刻,现存最早的刊刻本是南宋蜀刻大字二十卷本《后山居士文集》,明代有马暾刊刻的《后山集》三十卷,清时赵骏烈刊刻《后山集》二十四卷,是根据马暾本重编的
学位
索尔·贝娄是当代美国著名的犹太裔小说家,获得过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诺贝尔文学奖等一系列奖项,受到评论家和读者的广泛关注。贝娄始终关注人类社会的现实,探讨人类生存的困境。贝娄常说艺术家的目的应该是道德上的,伦理道德问题是其作品的核心。《赛姆勒先生的行星》作为贝娄的杰作之一,主要描写了主人公赛姆勒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的三天生活。已有学者关注到了小说中所描写的60年代美国社会伦理秩序的沦
作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英国小说家之一,伊丽莎白·鲍温(1899-1973)被高度赞誉为仅次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作家。她的小说感情细腻,抒情色彩浓郁,着重心理刻画。《剑桥指南:英国小说家》一书曾评价“鲍温是一位伟大的心理小说家”。除此之外,她还用写小说的方式丰富了文化观念的内涵。然而,她在英国文学与文化观念互动史上的应有地位至今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以“分离与焦虑”为切入点,深入探究鲍温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