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运动、社团流派兴起和发展中的“日本影响”因素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jus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开放的世界体系中,从社会要求与外来影响的相互撞击中产生并发展的,它与世界文学潮流发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从本质上说,它是开放性的。针对这个特点,展开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专题研究,比较文学方法得天独厚。 目前,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比较研究的论著,绝大部分针对的是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学,而中国现代文学与日本文学的比较研究,相对来说,至今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有些方面,还是一片处女地。 20世纪初期至1930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特殊阶段,论述这个特殊阶段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不能忽略以下的事实:被我们称之为中国现代文学大家者,如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周作人、田汉、张资平、欧阳予倩、刘呐鸥、夏衍、胡风、李初梨以及李大钊、陈独秀、钱玄同等,均留学过日本。这些大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中坚,由他们分别发起、指导的中国新文化运动、话剧运动、左翼文艺运动以及由他们分别发起成立、领导的创造社、中国新感觉派,均与日本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上述的中国现代文学大家与日本文学的关系研究入手,论述出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则足以概括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史,甚至能概括出中日近现代文化发展史。这也是本论文选题的价值所在。 1995年前,笔者分别出版了专著《中国现代作家与日本》、《文学家郭沫若在日本》、《攻玉论—关于廿世纪初期中国文人赴日留学的研究》,这也是国内较早用比较文学方法对中国现代文学与日本文学关系研究的专著。目前,关于中国现代文学与日本文学关系研究的专著,(不含相关的专题性专著)除上述的外,笔者仅见到两部:一是王向远著的《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1998年版;二是张福贵、靳丛林著的《中日近现代文学关系比较研究》,1 999年版。这两本专著提出了许多殊为可贵的观点。但是,在目前比较文学理论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该两著以及笔者的均显示出了诸多的局限。 近年来,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以曹顺庆教授为代表的学者为该学科的理论建设作出了令同行专家瞩目的许多成就,“失语症”、“跨文明研究”等的首倡及产生的重大反响是为例子。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研究学者除了对该学科理论建构有重大突破性进展外,还不断对比较文学的方法论提出新的观点,他们的研究成就对该学科的发展起到了一种导向的作用。正是在川大比较文学新理论及方法论的指导下,本论文从“文学影响学”、“总体文学学”的角度,来论述中国现代文学运动、社团流派兴起和发展中的‘旧本影响”因素。这也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依据翔实的资料(有些资料源于笔者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东洋文库等获取的第一手资料),论述中国现代文学运动、社团流派所受到的日本文学的影响,进而论述中国现代文学在中日文化交融之中所形成 2的民族文学特色、以及在中外文化交融之中的发展规律及其特征。全文分四部分:首先,从日本近代文化与中国新文化的相关点及大正德漠克拉西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启示,来论述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发展中的“日本影响”因素:其次,从创造社、中国新感觉派的形成发展过程,来论述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私小说”、新感觉派对中国这两个社团的影响;再其次,以春柳社同人在东京的活动,创造社同人的艺术探索,欧阳予倩、田汉、夏衍的戏剧创作为例,来论述中国现代话剧发展中的“日本影响”因素;最后,以左翼文人译介马列文论,1928年中国革命文学兴起等为例,来比较分析中日左翼文艺运动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 本论文企图突破的难点是,必须准确地科学地论述出日本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作用。从正面影响来看,日本文学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容,加快了中国近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变的步伐。从负面作用来看,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出现过日本现代文学发展的相似弊病,走了不少弯路,从中也显示出中国现代文学的局限性。这些问题论述清楚了,于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的科研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和研究也不乏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运动社团流派日本影响
其他文献
【正】辽宁省人民政府文件辽政发[2009]27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2005年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以来,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投身
伴随人们对威胁人类健康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更深入的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的全新理解,NSCLC治疗已进入一个新时代。从传统以手术、放化疗为基
研学后教教学模式的落实,旨在先研学、再教,与以往教学模式相比,不但更改了教学顺序,还是教学本质、教学思想、教学模式的变革,是以学定教、教在学之后、教在关键处为核心展
从骨骼中获取骨髓的首例证据可追溯到一百年以前。从那时起人们逐步认为骨髓细胞可形成骨骼。尽管这一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发现已过去多年,但它在医学领域里的地位至今仍然不可
《姚伯多造像题记》是北魏石刻中的"异品",与《慕容恩碑》《广武将军碑》同称"关中三绝"。其书风隶楷相间,古拙苍茫,对后世影响深远。从文本内容看,该题记又是北魏造像题记这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起源于CML多能造血干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功能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CML细胞在GM-CSF、IL-4、TNF-α等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在体外可以诱导生成CML-DC,在自体或异体条件下均能刺激T细胞的
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s)是继Bcl-2家族蛋白之后发现的又一个抑制细胞凋亡的家族蛋白,最早发现于杆状病毒,它能抑制由病毒感染而诱导的细胞
文章主要是从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对有声双语公示语翻译进行研究,建立在对中国和谐号动车组双语广播词调研的基础上,利用生态翻译理论的翻译伦理和《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第
杨修志高级工程师,山东省质量管理协会QC小组活动诊断师,中国筑路机械学会专家会员,现任山东省临沂市公路局机务科科长,长期从事公路工程施工、公路养护和机务管理工作。获得市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不难看出,学习数学的本质就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