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氏气单胞菌转移-信使RNA调控头孢噻肟持留性的机制研究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持留菌是一小部分表型异质性变异体,能在高浓度抗生素中瞬时存活,引起人类和水生动物的反复感染。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是水产养殖中最具威胁的病原体之一,它在水产养殖中引起大量死亡,给养鱼业造成灾难性的经济损失,并且对多种抗生素表现出天然抗药性。转移-信使RNA(tmRNA)由ssr A基因编码,是反式翻译的元件之一,并被鉴定为介导β-内酰胺类抗生素持留性的决定性调节因子。N-乙酰葡糖胺(GlcNAc)是细菌肽聚糖的组成成分之一,主要参与氨基糖核苷糖代谢,在细菌的致病性方面发挥作用。本研究以维氏气单胞菌C4 tmRNA为研究对象,检测野生型和tmRNA缺失株的生长曲线情况,发现两者生长曲线之间没有差异性,说明在维氏气单胞菌中tmRNA对生长不是必须的。接着,检测野生型和tmRNA缺失株的头孢噻肟持留菌的形成,发现tmRNA缺失株的持留菌显著增加。为了进一步探究该差异产生的原因,通过添加氯霉素预处理,模拟蛋白质合成受阻的条件,发现野生型中持留菌显著增加,tmRNA缺失株持留菌也略微增加,其原因可能与蛋白质合成减少有关。然后,通过分析转录学和代谢组学分析表型变化的分子基础,结果表明tmRNA的缺失显著提高了细胞间代谢产物GlcNAc的水平,促进了对Na Cl的耐受,而且上调了肽聚糖(PG)生物合成上游和下游肽聚糖合成通道中合成基因的表达。最后,对代谢物GlcNAc单独进行研究,一方面,通过外源添加GlcNAc到野生型菌株检测其表型,发现外源GlcNAc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刺激细菌生长,增加细胞壁中GlcNAc的含量,提高对渗透压反应的抵抗力和对头孢噻肟的持留性。另一方面,通过敲除GlcNAc转运蛋白Nag E检测其表型。发现GlcNAc的转运能力受损,减少细胞壁中GlcNAc的含量,降低对Na Cl的胁迫渗透能力和对头孢噻肟的持留性。以上结果表明GlcNAc可能是tmRNA缺失株引起头孢噻肟持留菌表型的原因。本研究为持留菌形成机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切入点,是对尚存争议的持留机制更广泛的佐证。
其他文献
本论文系统地分析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四种壳色(金壳色、红壳色、黑壳色、白壳色)选育系雌雄间的差异,并探究了其壳色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相关性及空气暴露条件
具有转换反应机制的负极材料如过渡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等因其高的理论比容量,而成为锂/钠离子电池方面的关注的焦点。然而,其充放电过程中较大的体积变化及其低的电子电导率,
为探明播量和秧龄对钵苗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本试验于2019年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司前村进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置秧龄(T)、播量(Q)两个因素,主区处理为T,设3
生物质催化热解技术能够实现生物油特定组分的定向富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工业排放废弃物的赤泥对生物质热解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为了更加全面的探究赤泥催化作用,本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工作体验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质量和工作积极性,还关系到我国高校的教育水平,是一个值得社会重点关注的社会问题。本研究以江西省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工作体验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访谈法等多种调查研究方法对江西省多所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工作体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从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多个角度来分析其中的差异性,研究结论:(1)总体来看,工作体验的各个方面的情况还有待提高。其中在认可与
目的:探究盐酸小檗碱(BBR)联合二甲双胍(Met)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降糖疗效,对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单用Met 1000mg-2000mg/d稳定治
由于钾元素在地壳中储量丰富(2.09 wt%)、成本低以及分布广泛等优势使得钾离子电池(Potassium ion batteries,PIBs)已成为了锂离子电池(Lithium ion batteries,LIBs)有潜力的替代品
锂硫电池作为一种新型二次电池具有理论比容量高、活性物质硫储量丰富和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有望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领域。然而锂硫
存在接触的装配形式广泛应用于机械结构中,例如高铁轮毂与轮轴间的过盈配合、燃气轮机拉杆转子的转子轮盘间的配合、螺栓配合等。该类配合形式由于具有承载能力高的特点,往往
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项目,是人民健康的需要。伴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改革的不断深入、“健康中国”战略逐步实施、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出台,我国体育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健身气功产业的发展也带来良好契机。在供给侧要素视野下研究福建省健身气功产业发展,进一步解决福建省健身气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动和促进福建省健身气功产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本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