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一代测序识别精神分裂症(SZ)与双相情感障碍(BP)的表观调控模式

来源 :哈尔滨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ster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与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P)是重要的精神类遗传性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DNA甲基化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在全基因组水平研究精神类疾病的DNA甲基化模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可以为阐明精神类疾病的致病机理提供重要参考,为识别精神类疾病相关的异常甲基化基因以及精神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高通量的测序方法对来自拉丁美洲人群中SZ、BP以及正常个体的外周血样本进行了全基因组水平的DNA甲基化检测与分析。首先,我们在SZ和BP中识别了大量的差异甲基化区域(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Regions,DMR),发现这些DMR多数位于基因的功能元件上,包括启动子,3-UTR和5-UTR等。其次,我们发现启动子在转录起始位点周围具有5种异常的甲基化模式,证实了异常甲基化不仅发生在CpG岛(CGI),也倾向于发生在CGI侧翼区域以及没有CGI的启动子区域。通过对不同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模式的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异常甲基化的基因显著富集在精神障碍和神经发育相关的生物学通路上,包括MAPK信号通路、神经受体-配体互作通路以及轴突传导通路等。此外,我们利用高通量测序检测了基因表达数据,证实在SZ中启动子异常甲基化与转录调控显著相关,还发现启动子CpG岛超甲基化与基因表达的抑制显著相关,并且在CGI3岸的低甲基化与基因的高表达密切相关。最后,我们发现SZ和BP疾病具有共同的表达模式和分子机制,利用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甲基化区域可以显著区分疾病和正常样本,提示SZ和BP特异的DNA甲基化可以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综上,本研究对精神类疾病中异常的甲基化模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为精神类疾病提供了异常甲基化的精确基因组位置,并识别了异常甲基化的候选基因以及影响的生物学功能,可以为精神类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新的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VT)对人胶质瘤细胞U87侵袭性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  方法:采用Transwell法检测阿托伐他汀抑制胶质瘤细胞侵袭的效率,并用柱状图统计其抑制
该文对白斑综合症病毒进行了如下三个方面的研究:通过人工感染的方法,用不同剂量的WSSV投喂、注射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结果表明,投喂感染的最低致病量是0.01g/尾(约为
为了探讨根际环境条件对小麦吸收重金属铅的影响及小麦对铅的能动性适应,在野外查、筛选的基础上,该文采用实验室水培法,研究了重金属铅对小麦根际环境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根
该文研究了胜红蓟自身因素、生物因子及其非生物因子对其挥发油化感作用的影响.采用GC/MS等方法对不同条件下胜红蓟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了分析;合成了2个早熟素Ⅱ的
该文以棉铃虫颗粒病毒(Heliocoverpa armigera granulosis virus,简称HaGV)基因组DNA做模板,设计引物为(1)5TGAATGTTCGTTTGCT-CTCGCGTTGTT,上游引物;(2)5ATACTGCAGTGTTCTCCCA
该研究工作围绕RRD3序列及其系列缺失体在大肠杆菌Ecoli和水稻愈伤组织中的启动子功能分析,完成了以下探索性工作:大肠杆菌四环素抗性实验结果显示,RRD3序列包含了与原核生
固着生长的植物主要通过其生长可塑性适应环境变化。这种生长可塑性依赖于植物分生组织的活性,其受到环境中各种信号协同调控。由土壤隔开的植物茎尖和根尖分生组织调控元件极
目的:肠道中缺乏胆汁能够导致肠黏膜功能的损伤,表明胆汁对维持肠黏膜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胆汁中的胆汁酸能够对胃肠道造成损害,胆汁对肠黏膜是否具有保护作用还
该研究从居群生物学的角度出发,对昆明地区8个不同滇韭居群开展了形状与核型的 调查与分析,对滇韭种内形态、染色体的变异及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滇韭居群 存在两种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