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和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备受推广的轨道站点迎来了更大数量的使用者,但其覆盖范围、承载力、服务效力却是十分有限的。在以往,提升轨道车站效率的研究往往会从车站本身的运营角度入手,忽略了周边建成环境对站点使用效率起到的带动作用。而可达性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评价基础设施效率的有利手段,会受到城市网络布局、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等城市环境的重要影响。使用者能否快速、便捷、有效的到达轨道站点,是体现该片区居民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经本文实证分析轨道站点的吸引力与其周边的城市空间特征息息相关,重视城市空间形态所带来的作用同样也是提升站点使用率的重要保障。所以,结合站点周边环境特点做出的可达性优化,对于城市和轨道交通的协调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首先对可达性理论、以及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在回顾可达性方法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选择GIS的空间可达性方法作为评价手段。选取此方法不仅能对同类型研究提供参考还能通过对于空间特征的细化总结来制定相应的优化措施。接下来的部分则根据可达性影响因素构建了轨道站点的可达性评价模型,并使用轨道站点的时间效率对比对重庆市南岸片区进行了空间可达性评价,从花费时间、服务面积比、服务人口比等指标做出了6个站点可达性的差异结论。基于以上的可达性差异现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可达性因素进行聚类分析,科学的总结出了造成可达性差异的三大要素:建成环境要素、站点自身要素、居民特征要素;并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充分论证了具体条件下造成可达性差异的原因。最后根据对南岸片区轨道站点可达性影响要素的归纳总结,提出了基于提高可达性的四项优化策略,其内容也涵盖了评价和调研中所涉及的几个方面。借此研究希望能够更新人们对已建成轨道站点的效率提升的重新思考定位,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合理规划城市环境做出贡献,为重庆轨道站点与城市环境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