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产量对旱涝急转的响应特征与机理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exiaoa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化异常导致旱涝急转事件频发,中国的水安全和粮食安全遭受着严重威胁,特别是抗旱排涝标准相对较低的种植区产量会受到严重影响。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2%,稻田面积占全国粮食作物的29%。水稻生长与土壤水分含量关系密切,土壤水分供应不足(旱)或水分含量过多(涝)均会造成减产。旱涝急转胁迫不等于单一旱涝胁迫的简单加和,探索水稻产量对旱涝急转的响应特征与机理,对于制定合理减灾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依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旱涝急转发生机理与减灾方法研究(51339004)”,以淮北平原水稻种植区为试验对象,于2016~2018年在淮委水科院新马桥农水试验站(117o22’E,33o09’N)开展了水稻旱涝急转胁迫试验,试验以常规灌溉条件为对照,设置了3种不同旱、涝胁迫处理。分析了不同程度、不同持续时间的单一干旱、单一洪涝、旱涝急转胁迫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探讨了旱涝急转不同旱涝组合条件下,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变化特征;构建了旱涝急转下水稻光合生产与干物质积累模型,并基于试验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得到以下研究结果:
  (1)研究了旱涝急转条件下水稻的减产特征,揭示了水稻后期淹涝胁迫与前期干旱胁迫对产量影响的交互作用。
  水稻后期淹涝胁迫对前期干旱胁迫存在一定的协同减产作用,而前期干旱胁迫对后期淹涝胁迫存在一定的减灾拮抗作用。整体来说,前期干旱胁迫与后期淹涝胁迫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机制。趋势图预测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小的旱涝胁迫组合是前期干旱胁迫为持续时间不是太短的轻、中旱胁迫与后期淹涝时间不是太长的轻、中涝胁迫组合,不是单一旱、涝胁迫条件下对产量影响最小胁迫的简单叠加;与正常组对比,旱涝急转胁迫减少了水稻产量,2016年平均减产12.98%,2017年平均减产29.94%,2018年平均减产39.27%,其中重旱重涝胁迫对水稻产量最为不利,并且从产量构成来看每穗粒数和总粒数的减少是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与单一旱胁迫相比,后期涝胁迫削减了干旱胁迫条件下的产量,主要是总粒数的减少,表明了后期淹涝对前期干旱胁迫条件下的水稻产量存在一定的叠加损伤效应,表现出协同作用;与单一涝胁迫相比,前期旱胁迫通过提高每穗粒数,总粒数和结实率补偿了后期淹涝期的产量损失,表明前期干旱对淹涝胁迫下的水稻产量存在一定的补偿效应,表现出拮抗作用。并且长期轻旱胁迫条件(DFAA3)每桶穗数、每穗粒数、总粒数、千粒质量和结实率均有提高。
  (2)探讨了旱涝急转条件下水稻总干物质及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变化特征,揭示了水稻前期干旱和后期淹涝胁迫对干物质分配以及收获指数交互影响规律。
  与正常组相比,2016~2018年9个旱涝急转胁迫处理平均减少水稻总干物质量21.88%,减少范围为10.86%(DFAA2)~37.78%(DFAA7),其中DFAA7在涝期结束至复水期结束阶段,减少率超过50%。与单一旱、涝组对比,旱、涝胁迫共同削减了总干物质量,与单旱组相比,后期持续时间长的重涝对前期受旱条件下的总干物质影响最大;与单涝组相比,前期重旱或前期旱+后期完全淹涝对总干物质影响最为严重。旱涝急转减少了植株根、茎、叶、穗各器官干物质量。与正常组相比,各组成部分平均损伤率:穗(43.58%)>茎(17.63%)>根(5.28%)>叶(1.31%)。与单旱组对比,后期淹涝主要减少了穗重(DFAA1~9平均减少率39.58%);与单涝组对比,前期受旱条件下茎重(DFAA1~9平均减少率21.46%)和穗重(DFAA1~9平均减少率19.61%)均有减少。从干物质分配的角度来看,旱涝急转胁迫下各器官竞争用水,植株在不同旱涝时期采取了不同的用水策略。与正常组相比,旱涝急转组旱期总干物质更多的分配给根系,促进根毛的生长发育,保证矿物营养与水分供应;涝期除叶片分配指数略高于正常,其他器官的分配均呈下降趋势;复水期至收获期茎、叶开始补偿生长;穗分配指数在不同时期均小于正常组。旱涝急转组收获指数低于正常组,介于单旱组与单涝组之间,说明旱涝急转前期干旱可以提高干物质转化籽粒效率,同时减少受涝期间植株的冗余生长,据此推测前期干旱对后期淹涝具有产量补偿作用的可能机制。
  (3)建立了气孔导度斜率与CO2饱和点及边际水分利用效率商的关系模型,即光温效应系数k的表达式,以及旱涝急转前期干旱胁迫下相对边际水分利用率与受旱程度及时间的数值关系。
  将气孔调控最优化理论引入模型,由于气孔导度斜率g1在开花前、开花后对光热的反应不同,建立了气孔导度斜率与CO2饱和点和边际水分利用效率商之间的关系(即光温效应系数k的表达式)。模型中为了模拟旱涝胁迫对干物质量的影响,将旱、涝程度与持续时间分为四个维度,认为旱、涝程度具有时间上的累积效应。尝试建立旱涝急转前期干旱胁迫的相对边际水分利用率与受旱程度及时间二维变量的数值关系,以及后期淹涝胁迫的根系相对吸水量与受涝程度及时间二维变量的数值关系。据 此建立了旱涝急转下光合生产与干物质积累模型,经验证,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各阶段模型相对误差均在10%~15%之间)。
  (4)构建了旱涝急转胁迫条件的水稻光合生产与干物质积累模型,分析了旱、涝胁迫对干物质积累的交互作用并进行产量预测。
  将旱涝急转下干物质生产过程分解为旱期、涝期、复水期,旱期基于气孔最优时的光合同化模型、涝期耦合根系吸水模型、复水期考虑旱涝后效应影响因子,建立了旱涝急转下水稻光合生产与干物质积累模型,基于模型分析了旱、涝胁迫交互作用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得到旱、涝当期削减了干物质量,并且涝期结束时总干物质量(130.44g)甚至低于旱期结束时的总干物质量(137.56g),复水期受到前期旱涝急转胁迫作用相比正常组减少率超过50%,说明前期干旱和后期淹涝共同削减了涝期、复水期总干物质。计算旱涝急转组收获期总干物质以及穗重,得到DFAA6穗重(包括实粒重、秕粒重、穗部小枝梗重)最大,DFAA3,4,7相对于正常组减少最多,其中DFAA7削减最为严重,与第二章产量(实粒重)结果一致。进一步分析得到产量的形成与旱、涝交互作用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有关。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核电运行机组装机容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在建机组数量和在建装机容量都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已是核电大国,正逐步向核电强国的目标迈进。不管是核电大国还是核电强国,核安全能力都是基础保障。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对全球核电造成负面影响,核电安全问题引发世界人民极大关切。与此同时,核电严重事故领域再次成为业界的重点关注,福岛事故期间发生的数次氢爆现象令人印象深刻。我国核能界近年初步开展严重事故研究,而欧美
学位
由于人口的增长、常规化石能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大气污染、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为了减轻环境污染,解决能源危机,开发可再生的替代能源迫在眉睫。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优异的循环性能和绿色环保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锂离子电池正逐渐进入动力能源市场并占据一席之地。石墨是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负极材料。但是它存在着比容量较低、有机溶
学位
化石燃料的枯竭及其燃烧带来的环境问题带动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而可再生能源固有的不稳定性进一步推动了大规模储能设备的发展。因大规模应用所突显的成本因素和锂资源的稀缺性及高成本,技术成熟的铿离子电池并不适合这一领域。相比之下,钠离子电池由于钠的低成本和易获取特性而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遇到了很大瓶颈,因为锂离子电池中广泛应用的石墨负极并不能有效储钠。因此,构建具有高比容量
学位
风电机组发电的过程是通过风轮旋转将空气携带的动能转化成旋转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转化成电能。风轮从空气中提取能量导致位于机组下游的区域速度降低,湍流强度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尾流效应。尾流效应使位于风电机组下游的机组发电量减少,疲劳载荷增加,从而导致整个风电场发电量减少,运行成本增加。为减少风电机组尾流导致的发电量损失和疲劳载荷,增加风电场的收益,减少机组维护成本,有必要采用高精度方法对风电机组的尾流流
学位
结构振动在工业生产中无处不在,然而大多数的振动是有害的,如它们会影响精密仪器的正常运行、加快设备的疲劳破坏等。压电材料具备响应快、频响带宽、电力耦合性能好等特点,在结构的主动振动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进一步提高压电结构的振动控制性能,有必要采用优化的手段对结构中压电材料的布局进行优化。然而,对于考虑系统可控性的压电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研究,其目标函数难以构建并缺乏高效的灵敏度分析方法;对于考虑最优
学位
近年来,铁基材料特别是氧化铁由于其广泛的应用而受到极大的关注,如信息传输、催化转化、燃料电池和数据存储材料等。氧化铁无论是作为催化剂载体还是电子传输层材料,在热力学稳定、合成、低毒和环境友好等性质方面都颇具吸引力。尽管如此,氧化铁(主要是α-Fe_2O_3)在醇类氧化反应中表现出较低的活性,而γ-Fe_2O_3则在该类反应中具有优异的选择性、催化活性。基于上述情况,对于不同晶体结构的氧化铁,有必要
学位
电站锅炉作为火力电站的三大主设备之一,它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保证我国的电力供应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积灰结渣问题严重影响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锅炉的经济效益。随着生物质掺烧的推广应用,积灰结渣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涂层技术相对于其他控制灰沉积的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它可以兼顾防腐蚀和控制灰沉积两方面,并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另外,硫酸氢铵(ABS)积灰严重影响了尾部受热面的稳定运行以及换热效率。为了探究涂层对灰
作为最具竞争力之一的薄膜太阳能电池,铜锌锡硫硒[Cu_2ZnSn(S,Se)_4,CZTSSe]电池得益于组分丰富、无毒、价格低廉且制备工艺简单的特点被认为是替代铜铟镓硒(CulnGaSe_2,CIGS)电池的最佳选择之一,近年来受到了光伏界愈来愈多的关注。回顾其发展历史,从1996年首次采用SLG/Mo/CZTS/CdS/AZO/Al器件(Soda Lime Glass,SLG and ZnO:
学位
Cu_2MnSnS_4(CMTS)半导体材料光吸收能力强(>10~5 cm~(-1)),其组成元素全球储量丰富且无毒,拥有与Cu(In,Ga)Se_2(CIGS)和Cu_2ZnSnS_4(CZTS)相类似的结构和性质,因其具有应用于光伏发电领域的潜质而成为研究热点。经过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近几年关于CMTS体系材料及其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成果迅速增加。迄今为止,纯硫化CMTS和混合硫硒化Cu_2MnS
学位
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者们的研究发展十分迅速。钙钛矿半导体材料具备许多优良特性,比如直接带隙半导体、高光吸收系数、优良的载流子传输速率等。其单节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PCE已经从2009年第一次报道的3.8%提升到25.2%,和晶硅太阳能电池结合的叠层电池效率已高达28%。如此迅速的发展,使得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成为新一代商业化薄膜电池的有力竞争者。但是在真正大规模商业化之前依然有许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