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形态的语法化生成研究——基于推理和搜索的计算型设计综合方法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计算型设计综合(CDS)方法作为研究对象。它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指导设计决策,实现从设计构思到设计方案的自动化生成方法。CDS是建筑智能设计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它在提升建筑方案设计的创造性、精确性以及效率方面具有强大的潜力,这对于日益复杂和精细的建筑设计而言至关重要。
  本研究选择形状语法作为构建CDS模型的形式化语言,它定义了建筑空间形态等信息的表示形式及其生成方式,由它表示的CDS模型本质上是一个设计过程模型,同时还具备参数化模型和建筑信息模型的双重优点。但是,目前CDS研究对于语法的利用尚不充分,这加重了搜索负担,降低了问题求解质量和效率。为此,本文所提出的CDS方法在充分挖掘语法生成合理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将语法推理能力与算法搜索能力进行有效结合,强调充分利用建筑师的经验智慧以及算法的计算智能,以生成符合预期目标的多样化设计方案。
  研究首先从建立CDS模型方面展开,为建筑师提供了将过程性和特征性设计意图分别转化为结构化模型框架和设计变量自适应界定依据的方法:前者通过规则的模块化组织和规则应用序列的符号化表示实现;后者则是通过在规则中建立语境信息、约束指标与设计变量之间的关联实现。按照上述方法开发了用于建筑平面布局生成和大型火车站站房形态生成的两个语法案例,语法应用结果的对比表明两种方法均能增强语法的推理能力,提升生成方案的合理性,从而构成精确的解空间。
  为了使算法能够有效指导语法生成中的设计决策,研究还对两种CDS计算方法进行了探索:第一种是在语法应用过程中,通过小规模局部启发式搜索来不断修正偏离要求的设计,使最终结果能够尽可能满足多个约束指标;第二种则是对现有遗传算法中基因型——表现型映射方式进行改进,使其适应语法解空间在结构和规模上的动态性,从而使遗传算法得以直接指导完整的语法生成过程,实现设计优化。以前面的两个语法案例为计算模型,分别结合上述计算方法构建了各自的CDS原型。计算结果充分展示了它们在实现设计目标上的可行性和潜力。
  本文的研究工作涵盖了“从功能到形式,从形式到目标”这一完整CDS过程的一整套实现方法。这些方法在为建筑师设计意图的数字化表达提供多样化途径的同时,提升了搜索算法对于建筑设计问题的适用性,为人类智能与计算智能协同的新型设计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方法。而且这些建模与计算方法均已实现工具化,它们不仅仅用于设计生成任务,同时也可以作为建筑师检验其设计逻辑、锻炼其抽象化思考能力的工具,对于CDS方法的实践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开放式办公室人员密度较大、停留时间长,空间进深普遍较大,且比较依赖人工照明,因此其室内照明品质的提升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近年来方兴未艾的LED新光源以其体积小易隐藏、低电压更安全、能效高更经济、寿命长更换频率低等相较传统光源的优势,为照明和建筑的结合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为:  1.通过对四城市29处开放式办公照明进行实地调研的方法,了解和分析开放式办公空间照明现状,寻找照明
KPF作为一家国际知名的建筑师事务所,专注于全球各地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建筑设计,建筑实践遍及世界各地,其中不乏各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自1976年创立至今的40多年时间里,KPF事务所以其折衷的设计思想、沉稳的设计风格以及深入的细部设计成为西方职业建筑师的代表,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对KPF的建筑实例进行剖析研究,总结出其中优秀的经验技法,对于建筑创作的发展将大有裨益。  全文分为三大部分。首
赖特对有机建筑论的建立与完善持续了其整个职业生涯,日本艺术在其中有重要影响。本文以黑格尔建筑美学为研究视角,首先根据赖特的著述,在艺术观念与美学原则两个层面探寻其有机建筑论的美学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日本艺术对赖特有机建筑论的影响。  首先,本文第二章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了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建筑美学,并阐明了“黑格尔建筑美学”、“赖特有机建筑论”、“日本艺术”之间的相关性。  随后,第三章以黑格尔建筑美学
在存量规划的时代,城市空间的生态超载与生态退化趋势是目前城市发展与更新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传统的城市更新理论与方法已经难以应对今天日益复杂而尖锐的都市生态问题,“生态都市主义”作为一种回应城市生态问题的理念因而被提出并逐渐受到重视。另一方面,设计竞赛作为先锋思想的试验田,汇聚了最前沿的理念、策略与手段,成为“生态都市主义”重要的设计实验与理念交流平台。因此,本文将通过近年来重要的“生态都市主
学位
针对当前展陈空间设计的空间视觉分析工具相对匮乏,难以量化并科学有效地指导设计,设计者多从展品角度进行空间设计,较少关注人的体验,尤其是动态视觉体验层面。随着建筑设计逐渐向人性化和精确化方向发展,基于个体的空间视觉感知研究逐渐被重视,但现有研究多从静态视觉和二维层面进行研究,较少从动态视觉和三维层面进行分析探讨。  研究从路径-视觉关联性视角审视展陈空间与视觉体验的关系,以展陈空间为切入点,以运动路
学位
在日本,近20年来,共享住宅设计及研究得到越来越多建筑师和学者的关注。因其低廉的租金、便利的生活设施以及丰富的与人交往的机会,共享住宅现已成为日本住宅租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对日本共享居住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在对日本共享住宅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共享居住实例,从空间设施、共享模式、管理运营、共享空间设计和居住行为与活动等方面,对其居住行为、空间组织和
学位
沈阳故宫,是目前仅存的两座明清皇家宫殿之一,更是唯一一座由满族主持建造的皇家宫殿。从建筑学角度而言,研究沈阳故宫不仅是认识其原始风貌及变迁,也是认识自清朝入关(1644)以来北京故宫的建筑变迁必不可缺的基础环节,对思考明清时期多民族文明的碰撞与交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沈阳故宫中路后寝建筑指宫内中路高台之上的建筑群,是前清时期清太宗皇太极及其妃嫔们的寝宫。文章以档案与相关样式雷图档解读为研究基础,
学位
建筑曾经被视为艺术的一份子,但是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衍生出“技术决定论”,使建筑中的艺术要素不同程度地遭受到忽视。在中国,高速而低质量的城乡建设使得这一情况更加突出。反观西方,19世纪后半叶诞生的现当代艺术围绕着“形式”与“观念”两大主题快速发展,出现了各种艺术运动和艺术流派,也推动着建筑创作的创新。  本文从跨学科的角度出发,结合现象学、类型学、形态学、心理与视知觉等相关学科的分析方法
学位
本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清代行宫综合研究”(批准号:51408411)的子课题,是清帝东巡山东祭孔路线上重要的行宫,泉林行宫的个案研究。  在尽可能全面收集整理泉林行宫相关历史档案文献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弥补现有阶段性成果的缺环,全面准确的梳理泉林行宫从康熙朝泉林御碑始建,直至光绪朝行宫解体消亡的二百余年间的行宫建筑和园林的空间格局演变。结合清代行宫的营建背景探寻泉林行宫空间格局演变背后
学位
针对当下中国建筑语境中,路径通常被理解为简单的功能流线组织、具体操作过程中人的体验与建筑的场所感通常被忽视以及路径设计研究呈系统性缺失、各种方法碎片化的现象,论文研究试图以空间与路径关联性为切入点,重新思考与诊断空间组织与路径引导的关系,从设计方法层面阐明路径对于空间内涵的扩展、空间感知的提升以及空间场景的构建的学术与应用价值。  论文从“空间-路径”系统构建、系统物质要素分析与组合、行为感知以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