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台风发生的大尺度环流特征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jx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利用ECMWF1979---1993再分析风场资料和上海台风研究所及中国气避整理的1949---1996年台风年鉴,对7--9月份南海台风的活动作了初步研究.着重讨论了南海台风的发 生过程中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并利用合成分析将之分为三类:对流层高层西北太平洋反气旋西移型、对流层下层西北太平流气旋诱导型以及季风槽型.第一类台风发生时,在200hPa向北流出通道建立的过程,是来自于西北太平洋上空的反气旋快速西移和青藏高压合并所致;在850hPa的辐全气流一支来自西太平洋的东风气流,另一支来自越赤道气流.第二类台风发生时,在200hPa,低纬度偏东风急流提供主要流出通道;在850hPa,西北太平洋的气旋或倒槽加强了季风西风和北方冷空气的辐合和南海西风的强度和气旋性切变.第三类台风200hPa的流出通道偏东风急流;850hPa的辐合和切变主要是季风槽的辐合所致,有时有较强东风气流的汇入.最后给出了这三类台风发生的概念模式.该文还提出了用一个限元法计算流函数和速度势的方案,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其他文献
该文采用奇异值分解(SVD)和子波变换方法诊断分析了北极海冰面积变化与中国冬季(12,1,2月)气温、降水的联系,并且与赤道太平洋海温的作用进行了比较,还讨论了冬季北极海冰与
梅雨锋暴雨是我国汛期多发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几十年来对梅雨锋结构的研究气象工作者已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他们所研究出的梅雨锋结构却不尽相同,而且基本上都是6月中旬到7月上旬
在大气遥感技术中,由于雷达具有很高的时空分辨率,所以它对灾害性天气系统的监测和预报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从雷达探测蝇获得云和降水更准确更多的信息,如何充分利
土壤的冻融过程是青藏高原重要的陆面特征之一。全面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冻土的变化特征及气候影响是目前气象研究中不可忽略的部分。冻土是地面热状况的反映,本文通过气象台站
从系统的观测资料出发,利用非线性振动理论研究气候系统演变规律是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在大气科学的应用研究中的一个新的尝试.该文首先介绍了非线性振动理论及其主要的研究方法
At present, the global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change and its ecological response is one of the focuses that scientific circles pay close attention to. Since th
雷暴等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主要大尺度天气系统决定,大气边界层过程通过输送热量、动量、水汽等影响强对流系统内部能量分布,从而促进或抑制强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甚至在强对
该文主要讨论了近百年气候变化.利用紧支撑样条婆婆以分析方法把气候信号正交分解到邻接频带上,把一维信号展开到时间-尺度二维空间来描述,具体工作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
该文采用北京大学三维的复杂地形中尺度模式,结事陆面过程模式(SiB),模拟了草 原和沙漠并存的下垫面的边界层大气运动.对大气环流模式次网格中尺度通量进行了初步研究,以确定
早在60年代,有人在有限的观测资料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干侵入”概念,即在温带气旋发展中存在平流层大气下沉至气旋内的对流层中下层。但是由于计算技术限制,至今还未揭示出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