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水植物繁殖生理与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p2860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生态系统退化失调是目前世界的一大生态灾难,受损水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环境科学的一大研究热点,而在受损水域中进行沉水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又是水污染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 在当今沉水植被的恢复过程中,往往从异地采集大量的种苗作为种源。这种方法一方面造成种源地的生态植被遭到破坏,另一方面也会遇到种源不足的问题。而采用组培快繁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本文建立了菹草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为其他沉水植物的组培快繁技术建立打下了基础。采用菹草茎节为外植体,经5% H2O2灭菌15min,然后再用6% PPM灭菌15min。灭菌后切割带节间的茎接种到MS+6-BA 1.0-3.0+ IBA 0.5mg·L-1的培养基中诱导出芽,然后把芽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中扩增,1-2周后再把芽转接到MS+IBA 1.0-3.0+6-BA 0.5mg·L-1培养基中诱导生根,生根的菹草幼苗经炼苗后即可移栽。 沉水植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在富营养化水体的种群建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研究了缺氧、营养、光强、温度、pH、冷处理等因子对菹草冬芽和其他常见沉水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通过正交实验测试了水体溶氧、温度和氮磷水平对菹草冬芽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氧对菹草冬芽最终萌发率和单个冬芽萌发出芽的个数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厌氧条件下萌发率和单个冬芽出芽的数目较高;而温度和氮磷水平对菹草冬芽萌发均无影响。对于萌发后两周内幼苗的生长,温度、溶氧对幼苗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氮磷水平对幼苗的生长无显著效应。氧饱和条件下,20℃时,萌发的幼苗能够正常生长,根的发育正常;10℃时,萌发的幼苗初期生长较慢,但最终也能够正常生长发育,根长出时间较晚且生长速度慢。厌氧条件下,20℃和10℃时幼苗虽然生长速度较快,但均为白化苗,且根的发育受到抑制。 而对沉水植物种子萌发而言,在缺氧条件下,蓖齿眼子菜、大茨藻和苦草种子萌发率增加;而狐尾藻和马来眼子菜萌发率在不同溶解氧条件下差别不显著。但缺氧条件下萌发的幼苗均为白化苗,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光照和pH对蓖齿眼子菜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显著。4℃冷处理能够使蓖齿眼子菜种子萌发时间提前和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在15-27℃之间,提高温度能够加快种子的萌发速度,但温度过高则萌发率降低,在15、20和27℃下的最终萌发率分别为90.0%、90.0%和56.7%;不同的营养水平对种子萌发影响不显著。生长素NAA
其他文献
"2016年,我不希望它在量上再来4倍,我希望它是技术品质的提升年。"2015年12月23日,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全国政协常委欧阳明高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以下
本研究目的在于构建Runx1转基因小鼠模型。利用含小鼠Runx1cDNA的ptetO7-Runx1-AscⅡ-IRES-EGFP表达载体,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和显微注射技术,将纯化的线性化表达质粒ptetO7-Run
美术教材在小学美术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丰富多样、系统化的教学内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展开教学。而小学美术的教学十分注重教学内容对学生价值观、生活体验等各方面的
<正>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有关华侨、华人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其中,一些学者在“泰国华人社会是否存在”等问题上提出了不同见解。泰国学者江白潮先生在其《论泰国华侨社会
通过现场采集垢样,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等微观测试技术对垢样的成分、表面形貌进行测试分析,判断其成垢过程及成垢物质,初步分析结垢原因。采用
分析了由于我国乙烯工业原料偏重导致装置投资、能耗和生产成本过高及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等问题,提出了用好国内外天然气资源中的乙烷和丙烷轻烃、优化乙烯工业原料构成的战
<正>间歇训练法是运动训练中常用的一种训练手段,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一、间歇训练法的分类与应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同时测定甲状腺球蛋白(Tg)、自身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值,并用回收实验研究TgAb对Tg测定值的影响。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样84例,测定Tg、TgAb
从分子筛催化剂和工艺(包括UOP公司的甲醇制烯烃(MTO)技术、Lurg i公司的甲醇制丙烯(MTP)技术、ExxonM ob il公司提出的含氧化合物制烯烃(OTO)技术)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外一
针对最新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体制标准,以煤化工为学科内涵制定具有特色的"化学工程"卓越工程师企业阶段的培养方案。本文旨在对煤化工特色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探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