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喜鹊取食行为中的认知探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feng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觅食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包括了搜索、捕猎、取食、储食等一系列过程。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动物会表现出来相应的行为及认知策略。结合动物取食行为的特点,可以设计相应的实验探究动物的认知能力。比如剑桥大学比较认知实验室的Clayton教授即利用了多种鸦科鸟类独特的储食行为,探究了鸦科鸟类的同理心、情景记忆等出色的认知能力。在本文中,我们通过设置不同的食物类型以及取食的难度,探究了灰喜鹊在取食过程中的偏侧化、动机及因果认知。在第一个内容中,我们主要探究了灰喜鹊在采食过程中是否存在偏侧化,以及偏侧化是否会受到取食难度的影响。本研究共包含两个小实验:实验1提供了两个完全相同并平行摆放的食物盒,放入相同的食物以探究灰喜鹊是否存在偏侧化取食现象;实验2提供了两个外观完全相同但其中一个盖子加重并平行摆放的食物盒,放入相同的食物但取食难度不同以探究取食难度是否会校正灰喜鹊的偏侧化。参与实验的三只灰喜鹊表现出了不同的偏侧结果:Joyce(随机命名,下同)表现出了左偏(P=0.003),Alina表现出了右偏(P=0.006),Matt则未表现出明显的偏侧倾向(P=0.104)。实验2的结果表明所有实验个体在食物盒的盖子的重量达到一定数值后(Joyce 10.0g,Alina 20.0g,Matt 5.0g)都会调整自己先前在实验1中取食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偏侧和非偏侧),即更多地偏向于在盖子没有加重的食物盒里取食。本研究结果与最优觅食理论中假设的动物为了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收益而在取食时采取相应的取食策略相一致。在第二个内容中,我们探究了食物类型对灰喜鹊取食行为的影响,换言之,偏好食物是否会大幅提升灰喜鹊克服困难的动力。本研究共包含两个小实验:实验1提供了两个外观完全相同但其中一个盖子加重并平行摆放的食物盒,加重盖子的食物盒放入偏好食物;实验2提供了一个单独摆放并可持续加重盖子的食物盒,以探究灰喜鹊获取偏好食物(黄粉虫)所能付出的最大努力。实验1的结果表明所有灰喜鹊在取食偏好食物时都能够忍受20.0g的重量;实验2中灰喜鹊在面对黄粉虫时比面对普通饲料时表现出更强的重量承受能力,其中Joyce可多承受23.60%的重量;Alina可多承受51.81%的重量;Matt可多承受15.71%的重量。动机的强弱对于动物的行为决策有很大的影响,灰喜鹊面对黄粉虫时有着更强的忍耐力,这表明外部环境的刺激对于动物行为决策有着指引作用,这可以运用到动物福利、动物认知实验以及人类社会的奖励机制中。在第三个内容中,我们使用改进的伊索寓言范式(即乌鸦喝水实验,最初用于测试一些动物是否理解与水置换相关的因果关系的一系列实验)来探究灰喜鹊的空间及因果认知能力。本研究共包含6个小实验:充水管和充沙管、下沉物体和漂浮物体、实心物体和空心物体、同一水位的粗管和细管、同一直径的高水位管和低水位管、以及U型管。前5个实验的结果表明,灰喜鹊喜欢充水管(Ptrial20=0.04),喜欢利用密度高的重物(Ptrial20=0.04),喜欢利用实心物体(Ptrial20=0.04);但它们并不能区分不同直径的粗细管(Ptrial20=0.35)和不同水位的高低管(Ptrial20=0.41)。在第6个实验中,它们也未能通过违反直觉的U形管任务(Ptrial20=0.25)。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灰喜鹊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并不理解因果关系,这一特点与其它鸦科鸟类类似。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灰喜鹊具有训练迁移和类比问题解决的能力。在本研究中,我们认为物体偏好对灰喜鹊的影响很小,灰喜鹊通过试错学习完成了部分任务。本研究前两个内容探究了灰喜鹊在取食行为中的偏侧化和动机,所有实验个体的取食行为均符合最优觅食理论的预测。在第三个内容中,灰喜鹊与其它鸦科鸟类一样在伊索寓言范式中表现优异。灰喜鹊在本研究中的表现不仅为我们进一步了解灰喜鹊的行为及认知能力建立了有力的基础,更扩展了中国鸦科鸟类认知的研究范畴,同时灰喜鹊投石取食的技能也为建立独特的鸦科鸟类认知研究体系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的进步,自由曲面建筑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非线性的形态成为当下的一种趋势。尽管建筑师可以借助建模软件便捷地得到自由曲面形态,但是在建筑的实际建造过程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为曲面优化问题,即如何找到一个适合建造的曲面来近似拟合一个理想曲面,这通常意味着对曲面进行平板化重构。目前大多数实践与研究都是采用单一多边形网格来拟合曲面,但此种使用相同类型的多边形平板来满铺曲面
癌症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是提高癌症患者治愈率和日常生活品质,甚至能够延长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的癌症诊断金标准——组织活检无法提供早期的病理信息,侵入性的取样方式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且检测成本高、时间久。近年来新兴的液体活检技术为癌症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更多可能。液体活检具备取样方便、来源广泛、操作简单、及时迅速等优点。循环肿瘤细胞以及外泌体是当前液体活检的主要对象,而且已展现出了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我国汽车保有量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日渐拥堵的地上空间以及大量停车位的缺口使得地下车库成为城市建设的必备设施。但由于地下车库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基本与室外自然空气和阳光隔绝,使得污染情况严重,甚至影响人体的健康。地下车库的主要污染物中CO成分远高于其他污染物,对人体的伤害也最大。因此,想要改善地下车库的空气质量,就必须寻找合适的通风方案将CO浓度限制在规定范围内。本文采用现场检测与
渐晕是拍摄图片时的一种不良反应,具体表现为远离图像中心,亮度径向衰减,在暗光拍摄等场景下尤为明显。针对夜光成像课题组所遇到的视频渐晕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学术界现有的几种渐晕校正算法,其中针对非预定相机,单张图像的渐晕校正算法更适合项目应用场景。但由于算法复杂度较高,在嵌入式平台上运行无法满足视频的吞吐率需求,因此本文设计了图像渐晕校正算法的硬件加速器。本文重点介绍了基于对数强度熵最小化的渐晕校正算
图像超分辨率定义为放大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是经典的底层视觉问题之一。图像超分辨率在公共安全、医疗、遥感、移动互联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需求。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图像数据已经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数以亿计的图像数据在不同设备中和不同场景下产生。由于受到低像素相机、压缩存储、高放大倍数等因素影响,大量图像存在低分辨率、模糊、噪声多等现象。如何将不同场景下低分辨率照片的画质进行增强,还原自然图像丰富
目的 探究康复训练延伸指导路径对烧伤患者肌力、步行功能和手功能的影响,以期为烧伤患者早期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收治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烧伤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2019年6-12月收治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以2020年5-10月收治的2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延伸指导路径。采用肌力分级、Holden步行功能分类和Michigan手功能问卷,于干预
目的氧化钕是一类新型的稀土氧化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暴露于纳米氧化钕的职业人群也越来越多,其对健康潜在的威胁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目前关于纳米氧化钕的研究较为匮乏,且其毒性机制也并未完全被阐释。基于这样的背景,本研究重点探讨了纳米氧化钕对早期发育的影响,并通过多种生物学手段揭示其可能的毒性机制,希望为职业卫生暴露者提供可靠的实践指导。方法本研究使用不同浓度纳米氧化钕
化学气体传感器件,作为一种将化学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的设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其中,化学电阻式(chemiresistor)气体传感器,与当前广泛使用的电化学式传感器,光学式化学传感器等相比,具有低功耗、低成本、易于与标准电子设备集成等优点。常用的化学电阻传感材料包括导电聚合物,陶瓷,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碳基纳米材料等。这些材料各有特点,但很少能同时满足低功耗、低成本、高选择性、高稳
程序分析技术是一种有效消除代码缺陷的技术。二进制程序文件中的变量信息,可以辅助代码分析工具理解程序的功能与逻辑。但是在闭源软件中,这些信息均被抹除。目前有很多恢复变量信息的工作,它们都依据事先制定的规则,提取变量操作指令及其中的数据依赖关系作为特征,从而恢复变量信息。这些工作普遍遇到了两个问题。首先,随着编译器及系统的发展,这些工作中已有的规则需要被升级。其次,对于一些参与少量的运算的孤立变量,现
量子力学在取得了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争议性的问题未能解决,比如测量问题。动态坍缩模型,是解释这些争议的重要理论之一。多年以来,物理学家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版本的坍缩理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连续自发局域化模型(CSL)就是其中之一。CSL模型认为一种作用在物理系统上的一个微小的随机力导致了波函数的坍缩,同时引发了微小的能量变化。为了探测这种变化,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实验方案,其中机械振子尤其是微米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