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唐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tus3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献唐作为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与文博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与守望人,在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与文博事业发展史上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他幼承家学,博学多才,诗书画印,无一不通;他善於使用传统学科相互贯通、中西学术相互交融的研究方法,其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广涉多个学术研究领域,且均有深厚造诣,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一代传人”、“一代宗师”。以往由於文献资料缺乏等方面的限制,关於王献唐的研究成果相当薄弱:其生平学行或语焉未详,或言多舛误,未能对其事功与学术做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至今研究专着尚付阙如。本文拟在广泛搜集整理其学术遗着及日记、手札、档案等第一手资料基础上,吸收以往研究成果,对王献唐的生平学行、事功学问进行较为全面、客观、准确的考察,力图澄清诸多学术疑案与学术盲点,填补相关研究空白,展示其事功与学术双峰并峙之全貌。   王献唐(1896-1960),原名凤琯,改名琯,字献唐,号凤笙,室名双行精舍等,以字行,山东日照人。青岛礼贤书院文科、青岛德华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建国前,历任《山东日报》与《山东商务门报》编辑、山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国文教员、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帮办秘书、京汉铁路局文书科办事员、国民党中央党部训练部总务科总干事、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山东金石保存所负责人、国史馆筹备委员会副总干事并兼任第一组主任,兼任山东省名胜古蹟古物保存委员会委员、山东古蹟研究会委员兼秘书、山东图书馆协会常务委员、上海市立博物馆名誉研究员、私立齐鲁大学教授、国立山东大学教授、中英庚款第一批资助研究员、国立武汉大学教授、国民党中央党部训练部主任、中央党史部文化事业委员会语言文字研究会专门委员、山东烈士公墓筹备委员会济南办事处文书、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是中德学社、中国考古学会、山左艺文编纂委员会、海岱美术馆的发起人;建国後,任山东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博物馆筹备处副主任、政协第一二届山东省委员会常委、山东省地方志资料徵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国历史学会(中国史学会济南分会)理事、山东省文史馆馆员、故宫博物院铜器研究员。可考之论着有《公孙龙子悬解》、《春秋邾分三国考》、《五灯精舍印话》、《炎黄氏族文化考》、《中国古代货币通考》、《国史金石志稿》、《双行精舍书跋辑存》、《宵幽古韵考》、《汉书食货志订议》等62种,论文等单篇着述189篇、书序34篇、墓志铭12篇、题跋967篇(其中未刊565篇),编辑书籍77种,校勘群书100种,另有诗词歌赋近500首,总计逾千万字。   除前言与结语外,本文共分六章,依次为:第一章“王献唐家世与生平”、第二章“王献唐师承与交游”、第三章“王献唐与近代图书馆事业”、第四章“王献唐与近现代文博事业”、第五章“王献唐着述考略”、第六章“王献唐主要学术成就”。   本文使用统计学等研究方法,对其家世生平、师承交游、着述及学术成就,进行结帐式、专题式的全面梳理。通过衆多史料对比考证,史实钩沈,第一次全面论述了其以金石小学为主的家学渊源及在近现代社会大背景下曲折复杂的人生轨蹟,纠正了前人对其生平行实记述之讹误及其本人前後矛盾之敍述。其创新及成果有如下三点:   第一,资料新、全。文中所引有关史料,大多为首次公开或前人尚未利用的第一手资料,如《王献唐日记》百余万字、王献唐师友往来书札近千通、海内外之相关档案文献近二百件、未发表的题跋近六百篇、诗词近五百首等。笔者对上述原始材料大部分进行了点校整理,并以此为基础,撰成《王献唐年谱资料长编》、《双行精舍书跋辑存三编》、《王献唐档案研究资料汇编》等,为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其历史地位,提供了充分的资料依据;   第二,内容全、新。王献唐一生学术,远绍乾嘉诸儒,近承清末名宿,益之以现代科学观念,辅之以实地勘查,集目录、版本、校雠、训诂於一身,熔文字、音韵、器物、古史之学为一炉,博学多才,着述宏富,被推为“百年来罕见的学者”;其事功,建国前,主掌山东省立图书馆与“山东金石保存所”二十年,以“民族文化命脉守望人”自励,竭力奉行近代图书馆“开民智保国粹”办馆宗旨、公共公平公益的办馆理念,推行科学的图书馆管理方法,致力於文献之搜集、馆舍之筹建、图书之分类、馆刊之创办、丛书之编印、阅览之服务、文物之陈列等,使该馆(所)成为“北方图书文物之重镇”。日寇侵华,毅然舍妻别子,载书南迢,流离十余载,终使民族文化遗产免罹战火,是保护齐鲁文脉薪火大功臣。建国後,力疾从公,致力於文物古蹟的调查发掘、山东省博物馆的筹建和历史陈列主题结构设计,是近现代图书馆、文博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总括其一生,堪称是学术事功俱隆、文章道德并富的国学大师。   第三,视野宽、广。王献唐主掌近现代山东重要文化机构二三十年,其事功之取得及学术与思想之形成,与其背後广大的社会群体关系深远。本文将其放置在近现代社会文化变迁的广阔背景下,通过对许瀚、陈介祺、刘喜海等山左前辈在音韵、训诂、金石鉴定与收藏等方面对其影响研究,及坐拥书城,与丁惟汾、傅斯年、黄侃、吕振羽、孔德成等近现代着名学者及名流贤达之交游考辩,更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其学术特点和思想渊源,论述其学术左右采获、不拘一家的治学特色。通过这些多为前人所未知的史实考证,重构了王献唐学术谱系,较为合理、准确地解读、认知、确定其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一代传人”、“一代宗师”的历史地位,对当代图书馆与文博事业管理,极其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对山东区域史研究,如山东近现代图书馆与文博事业发展史、藏书文化史、社会史、学术史等,有所裨益。其践行的近代图书馆“开民智保国粹”办馆宗旨等重要问题,应该引起学界关注。   本文并以王献唐为主线,通过王献唐日记、师友书札等反映史实之考证,溯源析流,纵横比较,左右参证,对研究近现代中国知名学者与着名人物,如罗振玉、傅斯年、吕振羽、王重民、张元济、傅增湘、丁惟汾、黄炎培、柳诒徵、马衡、黄侃、容庚、商承祚、赵孝陆、乐调甫、李济、胡厚宣、董作宾、黄云眉、刘国钧、高亨、陈直、谢国桢、沈从文、傅振伦、屈万里、潘承弼、陈梦家、顾廷龙、孔德成、张宗昌、韩复榘、王耀武、何思源等人,及山东古蹟研究会、中研院史语所、国史馆、中国考古学会、中国博物馆协会、中英庚款管理委员会、故宫博物院、北平图书馆、江苏国学图书馆、山东大学等近现代重要文化机构与社会学术团体,添补了新的史料及相关研究之空白;并对他们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作进一步考证,不仅凸现了王献唐在近现代学者群体中的独特魅力,并希冀对於总结二十世纪相关学科的学术史,乃至於对当今相关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能有参考意义。本文还纠正或是补充学界的一些错误甚至是片面的认识,有些问题或看似与其没有直接关联,如胡适关於杜威在中国的演讲时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945年日本在济南的受降时间等。   总之,本文通过对其生平学行与事功学问、治学理念与方法等方面之综合考察,及与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等道德学问之对比研究,论证其具备中国传统学人的“使命意识”、“独立思想”与“严谨学风”;其终生信守之维护“国学”当在“吸取世界文化同时保存国粹”、文献乃“民族之命脉”、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治学当“实事求是”不能“讨巧”、“文与史本相表裹”等学术思想,以及“学以致知,求诸近,求之远;行贵克己,不怨天,不尤人”等为学处事原则,当下尤值得重视和宏扬。   “君子之学,闇然而日章。”随着国学研究的深入,一代传人、一代宗师王献唐的道德学问将被光大,并产生应有的影响。
其他文献
现如今,伴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多,现有的资源已经无法再满足于当前社会需要,逐渐呈现了供不应求的趋势。因此,基于这一点,我国走向低碳经济的发
期刊
期刊
期刊
以往科室开展的死亡病例讨论中,往往是医重护轻,讨论的主题也是围绕医疗诊断、治疗方案、生物死亡原因进行,而护理因素常被忽略.
期刊
电视文化是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一直伴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电视娱乐节目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养料,然而现在的有一部分电视节目都在克隆其他地区甚至是国外的作品,迷失了做娱
手术室日常护理工作具有节奏快、时间长、任务重等特点,特别是在处理突发、危重、连台手术时,容易发生差错事故,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以泰国华侨报德善堂为个案研究对象,梳理华侨报德善堂自1936至1957年的主要慈善活动,分析华侨报德善堂的本土化发展历程,探讨华侨报德善堂的慈善活动在泰国华侨社会本土化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