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旅游业地位与作用研究——以六盘水为例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产业的特殊性使得产业转型成为资源型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经之路。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的现实问题,他们根据各自地区特点,摸索出衰退产业区振兴的不同模式。在我国,由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特征及建国初期的特定历史背景,资源型城市分布面积之广、所面临的衰退趋势之严峻更是引起了政府和相关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通过考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德国鲁尔和中国焦作在经济转型和发展循环旅游经济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本文对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旅游业产业地位的有关问题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旨在能为我国资源型城市资源型产业转型提供思路及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第一章介绍了选题背景及资源型城市循环型旅游业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第二章 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旅游产业进行了概述。内容包括资源型城市和旅游产业的概念阐释,而且简单回顾了旅游业产业演进的影响因素,并对目前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的选择标准研究现状作了扼要评论,指出进一步研究必须以循环经济学有关理论为基础。 第三章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循环经济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首先分析了循环经济的涵义、原则、特征及实施要求,借鉴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功经验(以德国鲁尔地区和河南焦作的成功经验为例说明),探索了循环经济在资源型城市旅游业领域的表现特点和形式。提出对于我国资源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启示. 第四章 以我国资源型城市中最为典型的煤炭城市六盘水为例,结合循环经济理论分析了六盘水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目前在转型中所拥有的优势条件,表明六盘水旅游业产业发展潜力大、产业关联度大,但产业规模尚小,适合定位为先导产业。然后提出了六盘水产业转型的可行性建议——对其旅游业开发与保护必须遵循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 第五章探讨了资源型城市循环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并提出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发展循环旅游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 本文的主要成果和创新之处: (1)超越以往的仅限于对资源型城市旅游业的经济作用评价的研究视角,以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石,构建出资源型城市循环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是方法论上的创新。 (2)对旅游业的产业性质作了较好的论证,并指出旅游业广义认识和狭义认识、供方分析和需方分析的不同: (3)六盘水旅游资源禀赋条件较好,旅游业经济是资源型城市重要经济基础。 (4)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循环经济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重点剖析了德国鲁尔和河南焦作循环型旅游业的建设经验。 (5)深入研究了以六盘水旅游业为对象的旅游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6)提出将我国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定位为先导产业,并对相应的政策做了探讨。
其他文献
交通事故是造成城市道路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浙江省温州市交警支队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在市区发生的交通事故中轻微车损事故占很高的比例,而且这类事故多发生在高峰时段,既造成
导入,就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是教学活动开始的时候,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进一步把握学习重点和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我们知道,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课堂上所讲知识的吸收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一段精心准备的课堂导入,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潜在的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之上,让学生喜欢上课。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
文化部艺术教育的共建工作已10年有余.在艺术教育管理领域实施共建,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举措.当前,艺术教育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如何在新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黄河流域面积广大,但是大部分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区,是世界著名的多泥沙河流。黄河下游河道不断堆积抬高所造成的洪水威胁一直是我国的心腹之患,二级悬河的形成和发展更加剧了这种
学位
福建省尤溪县2010年的再生稻喜获丰收,全县再生稻产量超过8700万千克。为此,尤溪县近日召开“水稻高产创建”表彰会,50位种粮能手获得了“水稻高产”奖励,总共领到了19000元
农田信息的快速获取与决策分析是实施精准农业的基础。目前,信息采集主要有基于遥感技术获取空间上连续的面状信息和基于采样点方式获取离散的点信息两种方式,采样点包括固定监
本文对北京市农村资源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研究。文章探讨了北京市农村资源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过程中的诸多问题:组件式开发的优势;系统数据库设
学位
泥石流的发生是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形成、暴发、运动和堆积过程都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特征。本文应用分形理论,引入分维概
本文对北京餐饮业老字号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文章以器物层面文化要素的空间分布作为文化空间的一个侧面,研究了其他要素对该文化要素空间分布的影响,以丰富该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