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经济合作的行为逻辑和动力机制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lu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农产品供给短缺局面的结束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根源于产权制度变革和村域经济转型发展,农村经济迅速发生变化。以家庭承包经营为特征的农业生产方式,为微观经济主体提供了有效的激励机制,与此同时,也将农民推到了市场前沿,衍生出种种小农经营与市场化的矛盾。农民经营规模狭小,居于农业产业链条的低端,既无力应对严峻的市场风险,也不能应对由于市场力量不对称带来的利益流失。在此背景下,农民经济合作被看作是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不同的阶段,对应改革的深入程度和市场发育的成熟程度,农民合作有不同的目标取向,呈现不同的制度特征。目前,农民合作的广度、深度和创新程度都是之前未曾有过的,改变着传统的农村微观组织方式和农业产业化的组织结构,因此,对农民合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理论层面来看,目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具体合作组织的合作模式、治理结构等,对农民合作问题缺乏系统性的把握。本文尝试从理论上提供一以贯之的分析视角,解释农民合作生成的行为逻辑和动力机制,理解农民合作内在的经济机理。从现实意义层面上来看,研究农民合作有助于探索适宜的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制度,对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有积极的意义,也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稳定社会发展。   本文选择以新制度经济学作为理论框架的主干和基本的分析工具,把古典经济学关于分工的真知灼见纳入到分析框架中,吸收公共选择理论、行为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和博弈论的相关研究成果,采用演绎和经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农民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当前,农民的经济合作范围和合作方式都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既有社会网络内的简单互助,也有复杂形态的科层组织和中间组织,既有自发的合作行为,也有政府推动的合作。合作呈现的各种层次和外在表现方式,是根植于产生合作的外在约束条件的不同。社会经济结构的特征决定了农民合作的内容及方式,同时,合作形式的选择,也体现了传统农村社会资源的渊源关系,及政府与农民在合作关系上的路径依赖特征。因此,农民合作是一个关系复杂的系统,涉及到行为人、社会制度结构和自然环境等许多要素,各要素之间又发生着复杂的联系。为了说明农民的经济合作的行为逻辑和动力机制,本文试图建立一个农民在制度环境、产业特征等约束下合作如何产生的框架,为此,把农民合作放入一个较长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考察,以便理解制度变迁对农民合作生成的影响。同时,把农民合作置于一个较大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去考察,来分析促成农民合作的动因和决定农民合作的条件。因此,本文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分析农民合作生成的历史逻辑链条和现实制度,从而揭示农民合作制度“域”的历时关联和共时关联,从而能从一个统一的视角考察中国农民的合作。   本文共分为8章,5个部分,第一部分由第1、2章组成,做一些理论的铺垫和预设。第二部分由第3、4章组成,从历时关联的角度对农民合作行为的演化和当前农民合作的概况作了分析,探索农民合作的行为逻辑。第三部分由第5、6章组成,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从内生和外生分析农民经济合作生成的动力。第四部分由第7章构成,分析与农民合作相关联的领域。第五部分由第8章构成,分析制约合作生成的原因。   第一部分,提出了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对前人的相关研究做了梳理,对研究对象、目标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提出了研究的思路和基本框架。这一部分中还分析了农民的行为特征与合作的逻辑起点,目的在于从理性的经济学假设出发,理解农民的合作行为,说明社会成员间合作的内在逻辑性,是超越了道德判断的趋利避害的生存法则。   第二部分,首先分析了农民经济合作行为的演化,在描述农民经济合作演化轨迹的基础上,对演化的趋势、内在机制及路径做了总结性的分析。由于制度变迁和农村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传统农民合作与现代农民的合作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虽然外在约束条件的变化导致合作方式和合作路径的歧异,就合作行为本身而言,是有深刻的逻辑一致性的。因此,从纵向的角度考察农民合作,对理解现代农民合作行为有积极4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了分析了农民经济合作的重构与创新,从新型农民合作产生的背景、组织载体、规模、生成路径等各方面对当前农民合作提出一个概貌性的描述和分析。   第三部分分析了农民经济合作的内生和外生动力机制。农民经济合作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作用机理过程,农民合作的达成是内生与外生动力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生和内生的动力在影响农民合作行为中并非是相互游离的,而是形成一个影响农民行为的合力,两种力量的强弱对比决定了农民的合作途径、合作模式及合作效率。这一部分从分工和交易费用两个维度,分析农民合作的内生动力机制。认为农民通过合作、将其组织载体嵌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的根本动因,在于分享分工经济带来的收益。从分工的角度探讨农民合作动因,是在交易成本为零的状态下进行的,在现实生活中,交易成本为零的状态显然是不存在的,于是引入交易费用变量,分析在交易成本不为零状态下,农民合作降低交易成本的动因。随着分工的深化,交易成本也必然会增加,农民在权衡取舍中发现,只要分工经济的益处超过交易费用的总和,通过合作来分享分工经济的利益仍然是最优的策略,因此,农民通过节约交易费用的努力来最大化分工经济的收益。在分析农民合作生成的外生动力机制方面,主要分析了政府对农民合作的扶持,政府通过立法保护、税收优惠、财政支持和金融准入等手段对农民合作提供必要的支持。由于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和博弈能力的弱势,政府的推动力量有时会偏离农民的利益,因此,本文对国家介入的必要性与介入尺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第四部分分析农民经济合作的关联域,对风险、市场、土地这三个对农民合作产生深刻影响的领域进行分析。通过对市场、技术和风险的分析,说明这些隐含在农民合作选择中的制度因素,在多大程度上能提供对合作的正向激励。农民合作能否达成,主要是由效率决定的,效率的提高不仅仅取决于合作选择的微观组织本身的结构,更受到相关制度领域的影响,这些制度因素会孤立的发生作用,也会相互发生作用,形成影响农民合作决策的合力。对风险的分析,是以“过密化”条件下的小农经济为分析的起点,小农家庭的风险涵盖了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与生产过程相关的农业风险,即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契约风险,也包括生活中的风险,诸如疾病、养老等风险。由于农户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面对的风险大于纯消费者和纯生产者。加上资源的可得性和小农从事产业的脆弱性,受到风险冲击的概率较其他群体大,市场作用更放大了小农面临的风险。在进行风险处理时,由于政府救济、社会保障等正规风险处理制度的薄弱甚至缺失,农民发展出许多非正规风险处理机制来应对。一方面,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作为对正式社会保障制度的替代依然存在,依靠社会网络内的互惠性来进行风险平滑;另一方面,在生产领域发展出较高级形态的合作,这些合作发挥了市场、政府、农民三方优势,对防范和处理生产领域的风险有显著作用。对市场的分析,是通过对农村市场的结构与特征的描述,来分析农业市场对技术和制度的选择性效应。从技术上看,小规模农户倾向于保持在现有状态下的重复生产,不可能形成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从制度上看,资源配置扭曲导致规模化生产的发展受到阻碍。农民合作本质上是资源的整合,完善的市场体系能促进资源的自由流动,形成农民合作的宏观效率环境,因此,完善的市场体系对促进农民合作有重要意义。农村土地产权与微观经济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微观经济活动的有效运行归根结底有赖于以产权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生产关系的调整。针对家庭承包制度的缺陷,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分散的农民联合起来,形成农业的规模经营,是解决目前困境的主要途径。   第五部分分析了抑制农民经济合作的制约因素。本文分析制约农民合作的因素,是与整个论文的思路一脉相承的。延续分工与专业化、交易费用及组织制度的分析,文章从分工抑制、组织资源缺乏和内生交易费用三个维度分析抑制农民合作的因素。合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工水平,分工水平反过来又对合作形成影响,可以说,合作与分工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农民分工抑制主要是两方面,一是非农分工的抑制,二是农业内部分工的抑制。解决农业内部分工的困境,首先要解决农业外部分工的问题,即社会分工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农民参与城市分工,使剩余劳动力实现顺利转移,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率、转换农业结构,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分工深化,进而实现农业内部分工。农村自组织资源的匮乏对农民合作产生的影响,表现在影响了合作的独立性、难于为合作争取有利的制度条件、对市场的“拉力”缺乏有效的组织回应等方面。在农村组织资源匮乏背景下,乡村精英作为替代性资源的出现,对农民合作的走向产生影响。农民在合作中,显著地节约外生交易成本的同时,大大的增加了内生交易成本,当预期的内生交易成本大到超出合作产生的收益时,合作难于发生。论文分析了农民合作中影响内生交易费用的因素,提出了节约内生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1)对农民合作问题进行规范的经济学意义上的研究,拓展了既有的研究范围,形成一个在制度环境、产业特性约束下关于农民合作的行为逻辑及动力机制的一般理论与分析框架,是对既有理论研究视角的一个有益补充。(2)贯通了前人对合作社的研究与现有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的内在逻辑性,把这些合作行为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发现形态迥异的合作行为下的共同特征和行为逻辑,从而能够以一个统一的视角考察中国农民合作。(3)对农民合作的组织形式的研究作了新的发展,不仅阐释了合作形式的多样性,而且对各种合作形式的效率边界与规模极限做出了合理的解释。(4)引入分工理论分析农民合作的动力机制。农民的合作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交织生长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以分工为媒介、制度变迁为核心、累积因果、自我演进的非均衡过程。因此,在产业不断深化的条件下,农民的合作可以看作是为了争取分工经济的一种努力。(5)关注农民合作生成的外部制度环境,并引入社会学的一些概念,以资源的配置为关注点,采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把外部制度环境作为重要变量纳入分析范畴。
其他文献
从我国钢材产能的实际情况、国家政策、建筑钢结构市场运用情况、建筑钢结构设计的现状、钢结构体系等多方面论述了钢结构住宅的发展优势及面临的问题.
企业发展经历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源的优化整合阶段之后,已经步入了“企业公民”这一全新竞争阶段。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已不仅是道德问题,更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全球范围看
介绍一种新型的旋转吊钩装置。本装置适用于井式炉热处理生产时吊具自动旋转、挂、脱钩作业。该装置的升降和平移由车间天车吊钩来完成,通过吊钩的自动旋转来完成工件的热处
一、加入WTO对钢铁行业的影响  钢铁行业影响主要来自关税减让、非关税壁垒和贸易权 3个方面 ,体现在进出口、市场竞争上。   1 关税减让。  冶金产品关税税率 (算术平均
2015年1月1日欧亚经济联盟正式成立并运行,标志着俄罗斯在后苏空间主导的欧亚一体化进程步入第三个实质性阶段。作为区域性的一体化组织,欧亚经济联盟是对俄白哈关税同盟和统
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能把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以丰富的画面与视频效果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象,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Modern multim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审议通过“十三五” 国家食品和药品安全规划, 有效保障人民健康福祉.rn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会议
期刊
本文以交通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为背景,从视频信号的采集、压缩、组播传输技术及多路视频信号并行处理等方面讨论了在纯软件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中可控多画面技术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并在实际系统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介绍了几种跳动辊结构形式,并对跳动辊的作用及控制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说明跳动辊具有控制和补偿炉内带钢张力的良好作用,为大型高速连续带钢生产线提供了很好地张力稳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