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球变暖的最重要原因。因此,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关键在于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在全球进行碳减排的大背景下,中国亦面临着巨大的碳减排压力。当前的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工业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这使中国自2006年始便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国家能源和环境政策的主要目标亦变为了减缓温室效应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各种减排政策的落实在地区层面。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中国省级区域的碳排放特征,对省域的碳减排状况进行评价,并为政府有关碳减排的政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首先,本文运用IPCC提供的方法对2000-2017年间除西藏和港澳台以外的中国30个省级区域能源相关的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并对各省域及全国的碳排放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重心模型被用来探索中国碳排放重心的演变路径。分解模型被用来研究各省对重心迁移的贡献。在2000-2017年间,中国碳排放重心在经度方向上介于113.71-114.79°E之间,在纬度方向上介于34.12-34.48°N之间。重心向西北方向迁移,由河南省开封市杞县迁移到了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对重心向西迁移起主要作用的省域是新疆、黑龙江、上海、辽宁和宁夏,对重心向北迁移起主要作用的省域是内蒙古、新疆、广东、上海和山东。其次,在EKC曲线呈倒U型的前提下,本文通过数学模型推导了人均GDP(g)和Tapio脱钩指数(D)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在推导结果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新的二维脱钩模型和相应的评价体系。该二维脱钩模型能够进一步区分具有相同一维脱钩状态地区的经济状况。具体来讲,该模型以人均GDP(g)为横坐标,以Tapio脱钩指数(D)为纵坐标构建了笛卡尔坐标系。以Tapio脱钩指数值0、0.8、1.2和相对应的人均GDP水平为坐标分界点,分经济增长和经济衰退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将脱钩状态细分为了32种。并将这32种脱钩状态分为了8个等级。最后我们用该模型探讨了2000-2017年间中国30个省级区域的二维脱钩状态及其动态路径。在2000-2005年间,SD(强脱钩)在各省份均没有发生。在2015-2017年,有12个地区的二维脱钩状态呈现为SD-HE(强脱钩-高经济发展水平)和SD-MHE(强脱钩-中高经济发展水平)。在2000-2017年,北京的综合发展得分最高。宁夏的综合发展得分最低,其次是贵州、广西和陕西。最后,本文运用LMDI模型将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分解为了碳排放系数效应、化石能源占比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在分解结果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减排潜力模型,研究省域的二氧化碳的减排情况。该模型能够对各省域的减排现状进行评估,并寻找到背后起作用的因素。结果表明:能源强度效应是减少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各省要有效提高减排率需进一步降低能源强度。该论文有图5幅,表24个,参考文献1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