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不定根培养体系的建立和两相培养研究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xpzcz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公藤是卫矛科雷公藤属多年生藤本植物。作为中国传统药用植物,它能产生多种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物,如雷公藤内酯醇、雷公藤生物碱等,在医药上具有抗肿瘤、抗风湿等治疗自身免疫病的功效,在农用上对多种害虫具有胃毒、拒食、触杀等作用。近年来随着对雷公藤及其活性成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雷公藤野生资源显然无法满足,故寻找到能大量产生雷公藤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途径就成为了当务之急。本研究以雷公藤叶以及以叶为外植体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对雷公藤不定根的诱导,获得了稳定的不定根培养体系,较为系统的探讨
其他文献
构建玉米育种群体是扩大玉米种质遗传基础,增加遗传多样性的重要途径。研究群体改良过程中种质遗传多样性变化,对进行玉米种质扩增、创新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对构建的陕群A、陕群B的4轮多年多点改良材料,以及不同水分和氮肥筛选材料的农艺性状、基于SSR遗传多样性和配合力分析,明确陕群A、陕群B的遗传多样性及改良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改良轮次的增加,陕群A的单株生产力和出籽率逐渐提高,单株生
学位
基于两系杂交小麦系统的K型(Aegilops kotshyi)细胞质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在中国北方小麦正常生长季节表现完全雄性不育,可用于杂交小麦种子生产,在反季节(如春播或夏播)播种育性部分恢复,是一类非常有利用价值的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本研究以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KTP116A及其同型保持系TP116B为材料,采用人工气候箱控温的方法,对其不同育性条件下花药的发育、育性变化、败育形态特征和细胞学
学位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主要元素之一。作物氮的低吸收利用效率是限制作物产量的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植物对缺氮响应的调控机制,对培育氮高效的作物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谷子耐逆性强、适应性广、基因组小,是挖掘植物耐逆基因、研究植物抗逆机制的理想材料之一。本研究对23份谷子核心种质在低氮处理下的表型进行了分析,选择耐低氮的品种进行转录组测序,并筛选可能参与低氮胁迫响应的基因,获得了以下结果:1.本
学位
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大的种植面积和悠久的种植历史。由病原真菌(Puccinia striiformis)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全球性大区流行病害,严重威胁小麦生产,高感品种的产量损失可以达到100%。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条锈病独立流行区,由于复杂的生态环境以及真菌本身的突变、异核作用等原因,导致中国条锈菌具有丰富多样的毒性小种。种植抗病品种被认为是控制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环保的方
学位
本文以逆向衰老小麦品种温麦19,兰考矮早8,豫麦19以及正常衰老小麦陕229为供试材料。通过一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了干旱条件下逆向衰老小麦品种在衰老过程中,旗叶与倒二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荧光参数,光合参数,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对籽粒的贡献等生理特性变化以及干旱胁迫对逆向衰老现象的影响。初步探讨了逆向衰老品种小麦较正常衰老小麦的优势以及增产原理,为培育优良高产小麦品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得出了以下几个
学位
水分和氮素在玉米根系生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水肥联合作用调控作物根系的时空分布,充分挖掘作物自身对水分、养分等环境因子的适应潜力,实现作物粮食优质高产、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已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金穗4号”春玉米为供试作物,设置均匀隔沟灌溉、固定隔沟灌溉、交替隔沟灌溉三种灌水方式和均匀隔沟施氮、固定隔沟施氮、交替隔沟施氮三种施氮方式,于2011年4月至2011
学位
水分不足和土壤贫瘠是限制西北旱地农业高效发展的两大关键因素,如何提高现有水肥资源的利用效率,在节约资源的同时提高作物产量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在有限水资源条件下进行水肥耦合,是提高旱地水肥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秸秆覆盖的蓄水保墒措施与有限灌溉技术是旱地农业中作物高产高效的主要农艺手段。但目前多考虑这些措施单一或两种组合的效果,而综合考虑施氮量、灌水量、灌水时期以及秸
学位
甘蓝型油菜对氮素需求量较大,而大量施用氮肥不仅增加农业成本,甚至还会导致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因此,改良油菜品种,提高氮素利用率,降低氮肥用量是植物营养学领域一个重要课题。筛选高效利用氮素的油菜基因型,查明不同氮效率基因型之间的差异进而揭示油菜高效利用氮素的分子机制是研究这一问题的基础。本文以甘蓝型油菜为对象,在前期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筛选的基础上,选取高氮高效基因型、低氮高效基因型、高氮低
学位
化肥尤其是氮肥的施用,在粮食增产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氮肥的利用率下降,也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减少氮素损失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有着丰富的秸秆资源,但我国的秸秆利用率较低,大部分都因燃烧而损失,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氮肥配施秸秆可以调控土壤氮素供应,适宜的配施比例可以提高作物的氮素利用率、减少氮肥的损失。有关氮肥与秸秆
学位
我国旱作耕地面积广大,光热资源充足,是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重要产地。秸秆覆盖作为西北旱地主要保护性耕作技术之一,能够改善土壤保水与供水,调节土壤温度、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最终提高作物产量。但也有研究表明,秸杆覆盖并没有使作物增产,甚至还有减产现象,且秸秆覆盖条件下作物产量的高低与水肥供应有关。本文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条件下氮肥供应对旱地冬小麦生长、水氮利用率、土壤温度以及土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