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波互补开口谐振环结构的陶瓷基传感器研究

来源 :中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feng27424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世界航空动力技术的加速发展引发世界各国竞相开展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研制工作,而涡轮发动机作为飞行器的心脏部件,如何对其内部重要参数进行相关监测,对航空动力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中,对涡轮发动机内部电磁环境预测及叶尖间隙的测量分别可以实现涡轮发动机内部环境及叶片的健康监测。因此,涡轮发动机内部电磁环境预测和叶尖间隙测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测试器件中,微波陶瓷基器件由于其不易受到金属和恶劣环境影响而被广泛应用于涡轮发动机内部相关参数的测试。国内叶尖间隙传感器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存在不能适应恶劣环境,尺寸较大等问题;而用于电磁环境预测的能同时测量介电常数和磁导率两个参数的电磁特性传感器比较少。为了研究以上问题,本论文将互补开口谐振环(CSRR)结构和平面传输线技术应用于所制备微波传感器件,结合微波技术和超材料互补开口谐振环结构的优点,对叶尖间隙传感器和材料电磁特性传感器原理和测试方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工作概述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波技术的可以同时测量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刻蚀结构,该结构由互补开口谐振环结构衍生而来,将传感器的最强电场和磁场分开,以达到使用一个传感器同时来测试两个参数的目的。而且采用陶瓷基底和丝网印刷技术进行制作,不仅能使传感器尺寸更小,而且有望在高温测试环境进行参数的测试和实时获取。2、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套式互补开口谐振环(Nested-CSRR)结构的微波传感器。该传感器通过HFSS进行结构设计、仿真和优化,同时模拟了叶片的距离变化对传感器回波损耗(S11)参数幅值的影响,证明了传感器S11参数幅值随着距离增大而增大。最后,通过实验测试得到,当距离在3mm以下时,传感器的灵敏度为24.39dB/mm,当距离在3mm以上时,灵敏度为8.86dB/mm。3、设计了一种基于CSRR衍生结构的微波传感器用于材料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测量。探索了一种可以用一个传感器同时测量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材料电磁特性的测试方法。通过HFSS仿真结构的电磁场分布特性,然后找出电场最强,磁场几乎为零的区域和磁场最强,电场几乎为零的区域,将被测材料放在这两个不同的位置来分别测量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用这种方法来减小测量过程中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对响应信号的相互干扰,最终得到测量最大误差为3%。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基于IMB的健康教育配合体外反搏治疗对PCI老年患者心脏康复效果,主要是评价对PCI老年患者生活质量、6分钟步行试验、BNP、心功能分级、焦虑情绪、服药依从性、一般自
本文采用不同浓度(0.1%、0.2%和0.3%质量浓度)壳聚糖(CS)溶液对马尾松、栾树、金合欢、刺槐、玉米、小麦进行浸种及幼苗处理,探讨壳聚糖对几种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分析了光伏电池特性和数学模型,针对传统变步长电导增量法起动阶段响应速度慢和跟踪准确度差的弊端,提出了一种起动阶段应用固定电压法的变步长电导增量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
本文介绍笔者在《动态几何》课程中的一个教学案例.虽然是发生在大学课堂,但其中的内容完全是中学的,特别是打破常规的思索,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故与大家分享.
2019年在河西绿洲冷凉灌区民乐县益民灌溉试验站进行了菘蓝膜下滴灌调亏大田试验,研究了各生育期不同水分调亏处理对菘蓝生长动态、光合特性、耗水特征、土壤温度变化、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根据菘蓝各生育阶段的需水特性,分别设轻度(65%75%的田间持水量)、中度(55%65%的田间持水量)和重度(45%55%的田间持水量)水分调亏,在苗期充分供水条件下,以全生育期充分供水(75%85%的田间持
动态探究性试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题型,这类试题往往以动点问题为载体,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在这类试题的教学中,完全依赖于教师抽象的描述和学生的想象往往难以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人类对航天器的性能和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的刚性航天器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的需求,当代的航天器带有天线、太阳能电池板等大型挠性附件。挠性附
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突出了以学生为本,这就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不再是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而是凸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人
通过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人工林单株和林分生物量的测定,研究了人工林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对不同树种生产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岷江柏(Cupressus
本工程通过去枝剪叶,淋水泡根;科学起苗与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应用;改土异地运土填穴进行栽植,人为创造种苗生长环境等造林技术的应用使我县晚春旱季造林成活率得到了很大提高,为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