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戏曲电影发展脉络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tch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曲电影是将戏曲艺术和电影手法融合于一体的艺术。戏曲是每个时代的镜像,而电影可以把时代和现实的缩影记录并保存下来,反映出不同时代的社会变化和历史风貌。河南是戏曲大省,1956年豫剧电影《花木兰》的上映标志着河南戏曲电影的诞生,并从此步入了历史的舞台。河南的戏曲电影曾在全国获得较高的口碑和声誉,也有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段流传于民间。从河南戏曲电影的历史发展脉络来看,河南戏曲电影的发展与社会变迁、生活风俗、历史发展紧密联系。因此,本文不仅是对河南的戏曲电影发展脉络的梳理,更重要的是对变迁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大潮的描摹。本文将河南戏曲电影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河南戏曲电影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影片体现出其时代的共性,即具有爱国情怀女英雄群像、新青年上山下乡、为集体主义奉献终身的精神;第二个时期是凋零的文革时期,这一时期以样板戏为主,河南戏曲电影销声匿迹代之以传统的科教片;第三个时期是河南戏曲电影百花复兴的时期,采用了革新的视听语言,以和为美的结局揭示了中国民族内涵的审美心理;第四个时期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低谷阶段。因为社会的快速发展,戏曲电影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大众心理的不同异化了河南的戏曲电影;第五个时期即河南戏曲电影的新生阶段,戏曲艺术被肯定,并形成了稳定的发展环境,但是在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里,对戏曲电影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对社会伦理问题的关注成为这一时期的特点。河南戏曲电影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潜在观众较少,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并且很多因素都制约戏曲电影的发展,河南电影集团的发展也不容乐观。为此,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将传统的戏曲打造为时尚精致的艺术,了解青年人的心理状态,吸引青年受众人群,培养潜在的受众;二是注重社会舆论问题,对河南戏曲电影正确的舆论引导;三是打造一批戏曲的明星,制造名角效应;四是创造出更多的形式美和戏曲电影独有的亮点;五是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对河南戏曲电影的发展,寻求国际市场等。本文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对河南的戏曲电影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把每个发展阶段的河南戏曲电影进行总结和分析,从发展脉络、内容主题和艺术风格上发掘每个社会时期出现的相似的社会问题,以期达到从戏曲电影入手对社会的历史发展、社会变迁和主体诉求的变化进行全方位的探究。对河南戏曲电影现状、发展和未来进行了宏观上的分析。为求新鲜的历史血液的融入,笔者对河南的戏曲电影界中几名知名导演和评论家进行了深度访谈,获得了一手的资料,并融入社会学、女性主义、审美心理学、传播学、美学、戏曲观众学等多领域的理论,力图将理论与史论相结合,较为完整的对河南戏曲电影的发展历史脉络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其他文献
分析了质量管理体系之管理评审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对评审计划、输入、输出的工作程序进行了介绍,并论述了管理评审时间、方法、记录及报告等内容,就管理评审工作提出了几点建
在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ANSYS结构分析程序,采用谱分析和动态时程分析两种方法对马桑溪长江大桥进行了地震响应计算,得到了该桥的地震反应规律。 马桑溪长江大桥
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具体表现为:文化背景的差异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语言结构的差异对思维能力的影响,文化意识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
为有效积累小学数学活动经验,主要从激发认知冲突,积累数学观察分析猜想的活动经验;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积累探究活动经验;尊重个性差异,积累数学交流活动经验;经历抽象概括
<正>伴随着"幸福指数"不断走入人们视野、成为热门词汇,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博士后、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教授邢占军的知名度也在不断提高。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他近十年来所进行的
<正>为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要求,加快美丽中国、美丽山西建设工程,山西省爱卫办积极发挥爱国卫生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作用,与山西省卫生厅主
《村庄的喊叫》通过谱写边缘人物的个体命运和生存状态,来揭示昭通历史上小人物的存在价值,实现了大历史小写化、边缘人物主体化和历史的偶然化相结合,从而凸显出了新历史主
目的观察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7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9例。观察组给予氯沙坦50~150 mg/d,对照组给
冯梦龙在《三言》中搜集的商人形象大都突破以往习见,以此达到为商人正名的目的,但是与此同时又陷入了另一个俗套里,而这正是冯梦龙规范市民文化的体现。
<正>吴组缃,原名吴祖襄,安徽省泾县茂林村人.新中国成立后,吴组缃作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和著名学者,早已享誉海内外.然而,吴组缃作为30年代的一位著名作家,却逐渐被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