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初步探讨十二指肠与直肠菌群的大体差异目的:比较十二指肠与直肠菌群的大体差异及粘膜菌和腔内菌的稳定性。方法:招募成年健康志愿者10名,成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9名,收集一般资料,采集新鲜大便,并经胃镜、肠镜下采集十二指肠液1ml及十二指肠、直肠粘膜各6块,上述标本处理后应用454-焦磷酸测序平台检测,并使用α指数、系统发育指数和主坐标分析等多种生物信息分析方法来比较不同部位细菌的差异。结果:健康志愿者平均年龄为31.3±10.9,男女比例为6:4;IBS患者平均年龄37.5±13.1,男女比例为14:5;19名D-IBS患者中有腹胀者9名,腹痛者8名,腹部不适症状者2名。所有样品共获得1505131条优质序列。正常人十二指肠样品和直肠样品共分别获得总菌门数22和14个,D-IBS患者十二指肠样品和直肠样品共获得19和18个。正常人的十二指肠粘膜和肠液样品的Shannon指数和系统发育指数均显著大于直肠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IBS患者的十二指肠粘膜样品中的Shannon指数和系统发育指数均大于直肠中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D-IBS患者十二指肠液样品中的Shannon指数和系统发育指数均显著大于粪便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十二直指肠和直肠粘膜样品中共有OTUs数为1180,占总OTUs数的47.99%;D-IBS患者中十二指肠和直肠粘膜样品中共有OTUs数为1490,占总OTUs数的49.97%。而在正常人中,十二指肠肠液和粪便样品中共有OTUs数为626,占总OTUs数的29.27%:D-IBS患者中十二指肠肠液和粪便样品中共有OTUs数为586,占总OTUs数的21.49%。结论:无论是十二指肠的腔内菌还是粘膜菌的多样性均高于直肠的。粘膜菌群相对于腔内菌更为稳定。第二部分探讨IBS患者不同部位肠道菌群特点及菌群与症状的关系目的:了解中国D-IBS患者不同部位肠道菌群分布及菌群与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招募成年健康志愿者10名,成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9名,收集一般资料,采集患者新鲜大便,并在内镜下采集十二指肠液lml及十二指肠、直肠粘膜各6块,上述标本处理后应用454-焦磷酸测序平台检测并分析细菌。并使用用a指数、系统发育指数、主成分分析、细菌组成丰度等多种生物信息分析方法来比较D-IBS和正常人不同部位细菌的差异。结果:正常人的十二指肠粘膜和粪便样品的多样性指标(包括Shannon指数和PD)大于D-IBS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人与D-IBS患者的十二指肠液和直肠粘膜样品中多样性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BS十二指肠菌群改变以蓝菌门、梭杆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主;D-IBS直肠菌群改变以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正常人十二指肠常见优势菌属分别为嗜糖假单胞菌属、拟杆菌属、柔嫩梭菌属、普氏菌属、狭长平胞属、链球菌属;D-IBS患者十二指肠常见的优势菌属分别为赖氨酸芽孢杆菌属、拟杆菌属、苍白杆菌属、链球菌属、颗粒链菌属、狭长平胞属。正常人直肠常见的优势菌属分别为拟杆菌属、普氏菌属、柔嫩梭菌属;D-IBS患者直肠常见的优势菌属分别为拟杆菌属、普氏菌属、水栖菌属、柔嫩梭菌属。D-IBS患者的腹胀与肠道中的芽孢杆菌属、赖氨酸芽孢杆菌、丙酸杆菌属、罗尔斯通氏菌属、不动杆菌属、埃希氏菌属等比例升高和柔嫩梭菌属、乳酸杆菌属、嗜糖假单胞菌属、普氏菌属、链霉菌属、Subdoligranulum等的比例降低相关。D-IBS患者的腹痛与肠道中的芽孢杆菌属、赖氨酸芽孢杆菌、罗尔斯通氏菌属、不动杆菌属、埃希菌属等的比例升高和柔嫩梭菌属、乳酸杆菌属、嗜糖假单胞菌属、普氏菌属、狭长平胞属、链霉菌属、Subdoligranulum等的比例下降相关。结论:中国D-IBS患者肠道菌群存在失调,其菌群变化具有自己的特点,D-IBS临床症状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第三部分SIBO的细菌分布特点的初步探讨目的:了解SIBO的细菌组成特点,为临床SIBO的诊断和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所有29名受试者均结束葡萄糖呼气氢实验检测。另外,所有收集的十二指肠液及粘膜样本均进行细菌培养和计数;同时应用454焦磷酸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细菌组成,比较SIBO阳性受试者与SIBO阴性受试者十二指肠抽取液及十二指肠粘膜菌群的差异。结果:呼气氢诊断SIBO阳性率为10.3%,十二指肠液细菌培养阳性诊断率为31%;SIBO阳性十二指肠粘膜样品的Shannon指数显著大于SIBO阴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IBO阳性十二指肠液样品中的Shannon指数与SIBO阴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BO阳性十二指肠粘膜菌以放线菌门和蓝菌门改变为主;SIBO阳性十二指肠腔内菌以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在SIBO阳性样品十二指肠粘膜菌中优势菌属分别为芽孢杆菌属(8.64%)、不动杆菌属(7.91%)、伯霍尔德杆菌属(6.33%);SIBO阴性样品中前三位分别为:赖氨酸芽孢杆菌(10.71%)、拟杆菌属(9.92%)、嗜糖假单胞菌属(7.44%);SIBO阳性样品十二指肠腔内菌中优势菌属分别为:狭长平胞属(21.37%)、链球菌属(7.56%)、普氏菌属(5.67%);SIBO阴性样品中优势菌属分别为:链球菌属(10.97%)、颗粒链菌属(7.43)、普氏菌属(6.69%)。结论:SIBO发生与多个细菌有关,SIBO的诊断可能需要联合多种细菌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