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振兴中农民主体性提升研究

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ues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文化是影响乡村振兴最深层次的因素。文化兴则乡村兴,推动乡村振兴必须文化先行。文化是人创造的,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和根本是“人”的问题,即农民主体性的问题,农民是乡村文化发展和振兴的主体。以“主体性”视角解决乡村问题,激活乡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探寻破解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之道。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强调要注重调动与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为农民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法律保障。然而,当前农民主体缺位、力量缺失、诉求失声,其积极性与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农民无法与乡村文化建设产生共鸣,在乡村文化振兴中主体性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本文从农民主体性视角入手对乡村文化振兴展开研究。首先厘清乡村文化振兴和农民主体性的相关概念内涵,以此构成论文研究的逻辑起点。其次从理论依据、历史条件和现实需要三个层面论述乡村文化振兴中农民主体性提升的依据。通过探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农民主体性的相关思想理论,为后文的相关论述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历史研究法,梳理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乡村文化建设中农民主体性发展的历史脉络;并从现实层面进一步揭示论文研究的现实依据。再次,分析乡村文化振兴中农民主体性提升的发展现状。在肯定农民自主性、能动性和自为性提高的同时,但也应认识到乡村文化振兴中农民主体性提升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制约农民主体性提升的原因,农民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局限、外来思想意识和错误观念的影响以及乡村文化治理和服务能力的约束,致使农民主体性难以有效提升。最后,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对策。本文基于农民主体性核心概念,对乡村文化振兴中农民主体性提升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紧紧围绕农民主体性所表现的自主性、能动性和自为性等三个方面要素,分析了农民主体性发展的现状,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并探究了问题的原因,并在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要强化农民自主性、调动农民能动性和提高农民自为性的对策建议,明确了乡村文化振兴中农民主体性提升的路径选择。
其他文献
人民警察是国家重要的治安行政和刑事司法武装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人民警察在捍卫国家、社会、公民权益方面的重要贡献,深刻阐述了我国人民警察的性质、宗旨和职责任务,对人民警察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基层警务人员作为公安工作的基础力量,承担大量的基层警务工作,他们日常工作与群众联系最为密切,同时又是与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直接
学位
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由于计划生育政策长期实行带来的路径依赖,生育政策松动以来政策遵从性不理想,政策效果不及预期,生育堆积效应消退。我国人口危机渐行渐近、日益严峻。在三孩政策背景下,提高生育政策遵从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江西省A市为研究样本,基于对A市人口变化、生育政策演进及现行生育政策的分析,从个人、家庭和社会3个主要方面,深入探讨了个人因素、执行环境及成本制约
学位
青年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年形象塑造对于青年人的发展至关重要。新媒体时代“丧文化”“佛系文化”等青年亚文化的流行给青年群体贴上了负面化的标签,影响青年群体的形象塑造。而主流媒体肩负着舆论引导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使命,亟需借助新媒体平台重塑青年形象。本文以新华社短视频栏目“新青年”为例,从视觉修辞视角出发,借用美国学者赫斯福德与布吕格曼提出的视觉图像分析的修辞三角理论,利用文本分析法和个
学位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明确指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持,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以来,社会力量在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中的作用成为了我国“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关注点。然而,由于社会网络、社会资本、当地语言的掌握程度等相关因素,大量农村外来人才无法在心理层面融入农村地区以致来而复去,如果农村地区外来从业人员心理融入水平低下的问题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不
学位
相国寺书市是宋金元时期图籍交流的重要聚散地,是这一时期士大夫的精神寄托。本文通过对相国寺书市在宋金元三个朝代的变迁兴衰和主要交易活动进行考述,展现当时的图书交流状况和时代特征,揭示其风俗人情及历史细节。北宋相国寺声名远播,其市场规模宏大、种类齐全,有着清幽古朴的环境和有趣灵活的氛围,游人如织。相国寺市场有着各色人等,展现着众生百态,其中的书市不仅是人精神世界的源泉,也体现着当时的社会风貌。然而,北
学位
《大城无小事》作为一部警务纪录片,叙述了警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遇到到真实状况,在一桩桩案件的处理过程中,体现出了和谐又温暖的警民关系,在口碑与播放量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赢得双丰收。研究《大城无小事》的叙事策略,运用叙事学理论分析《大城无小事》取得成功的原因,能够为我国纪录片创作提供一些经验和理论参考。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城无小事》的叙事主题,从纪录片以警务作为切入口地大主题、单集小主题、每集中的事件
学位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处在急遽蜕变的格局之中,各个行业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为适应时局变幻,解决自身面临的困境,以出版新式教科书为主的一批新式书商于1905年末成立了一个全新的书业组织——上海书业商会。笔者从其成立背景入手,探讨出版人才齐聚上海的原因,分析频繁发生版权纠纷和无序竞争的原因,借此说明上海书业商会成立的可能缘由。通过对上海书业商会的成立过程和组织管理的梳理,便于了解其运行模式和
学位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时间节点,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工作重心。乡村产业是在农村环境下多产业融合产生的能够有效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产业。乡村产业振兴发展不顺畅,不仅会大大减缓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也将大大限制农业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最终迟滞乡村的全面振兴。近年来,崇仁县L乡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随着当地乡村产业数
学位
学业投入是与学习相关的积极向上的、充满活力的、机能旺盛的一种精神状态,包括活力、奉献和专注三个特征。成长型思维是一种不同于固定型思维的思维模式,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一个人的智力、才能和优势可以通过自己不懈努力而得到发展和提升,此种思维模式能引发个体对学习的热爱和发展自身的抗逆力。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大学生成长型思维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在这个影响过程中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和压力感知的
学位
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双高计划”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其中“提升学校治理水平”是“双高计划”十大任务之一,高职院校需要认真探索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提升路径,而这二者的实现都离不开高效能的行政管理。目前高校行政管理的核心评价指标是效能。因此,研究高校行政效能对于提升高校治理水平起着关键作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