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及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病的规律分析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jie_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探寻近10年针灸及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病的使用规律,为针灸及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病提供循证依据,继而揭示与评价针灸及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病的疗效及价值地位。材料与方法:1.数据采集:通过检索近10年在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数据库(VIP)、万方(WF)数据库中有关针灸或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病的中文文献。2.文献纳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筛取258篇文献。3.建立数据库:提取篇名、作者、发表刊物、穴位、方剂、中药等信息,建立其针灸处方数据库及中药处方数据库,同时对腧穴及中药进行规范化处理。4.数据挖掘:采用WPS 2019 Excel表格分别对数据库中腧穴的分布部位、归经,及中药的药类、四气、五味、归经进行分析,同时采用SPSS软件对高频次(腧穴频次≥20次、中药频次≥10次)的腧穴及中药进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关联规则分析(Association Rules,AR)进而探寻针灸以及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病的使用规律。结果:1.本研究通过主题词检索,搜集到治疗周围性面瘫病的文献925篇,再通过筛选,最终确定本研究的纳入文献258篇。共录入中药处方79个及针灸处方247个,分别包括108味中药、97种腧穴。2.中药结果分析(1)108种中药总使用频次为898次,其中有25种中药使用频次≥10次,占中药种类数的31.65%,但总使用频率累计可达74.61%,使用频次前10的中药依次为:全蝎>僵蚕>白附子>川芎>当归>防风>白芷>黄芪>白芍>甘草。(2)药性统计总频次为898次,其中排名第一的为温性药,共425次,占药物总频次的47.33%,其余为平性255次(28.40%)、寒性176次(19.60%)、凉性39次(4.34%),排名最后的为热性药,仅3次(0.33%)。(3)药味分析总频次为1295次,其中辛味频次最高,为572次,占44.17%,其余为甘354次(27.34%)、苦227次(17.53%)、咸34次(6.80%)、酸34次(2.63%)、淡19次(1.47%)、涩1次(0.08%)。(4)归经分析显示肝经是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时归经最多的经络,其频次为606次,占总频次的28.38%,其余为肺经为353次,占16.53%、脾经,频次为290次,占13.58%、胃经285次(13.35%)、心经195次(9.13%)、膀胱经113次(5.29%)、肾经85次(3.98%)、胆经71次(3.33%)、大肠经67次(3.14%)、心包经50次(2.34%)、小肠经18次(0.84%)、三焦经2次(0.09%)。(5)参与治疗本病的中药共有14类,具体药类及排序如下:解表药>平肝息风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祛风湿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化湿药>开窍药>温里药>止血药>攻毒杀虫止痒药,总使用频次为898次。(6)聚类分析后可将其分为4类,具体如下:第1类:全蝎、僵蚕、白附子、蜈蚣、鸡血藤、天麻;第2类:川芎、甘草、当归、红花、桃仁、赤芍、地龙、黄芪;第3类:白芍、炙甘草、葛根、桂枝;第4类:茯苓、细辛、白芷、防风、羌活、荆芥、蝉蜕。(7)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治疗本病常用的药对有5对:全蝎与僵蚕、全蝎与白附子、全蝎与防风、川芎与当归、川芎与白芷。置信度为100%的关联规则有6组:防风、白附子与全蝎;当归、白附子与全蝎;白附子、川芎与全蝎;防风、白附子、僵蚕与全蝎;当归、白附子、僵蚕与全蝎;白附子、川芎、僵蚕与全蝎。3.腧穴结果分析(1)97种腧穴总使用频次为2400次,其中有20种腧穴的使用频次≥20次,虽然只占腧穴种类的20.62%,但他们的总使用频率累计却为88.83%,使用频次排名前10的腧穴依次为:地仓>合谷>颊车>阳白>四白>翳风>下关>攒竹>太阳>迎香。(2)腧穴的归经分部分析显示:目前周围性面瘫病的针刺治疗以选择足阳明胃经(35.17%)、足少阳胆经(13.71%)、手阳明大肠经(13.33%)及经外奇穴(9.54%)的腧穴为主。(3)腧穴的部位分布分析显示:面部腧穴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频次为2400次,占到了79.25%;其余为上肢肘部及肘部以下腧穴、下肢膝部及膝部以下腧穴,他们的使用频率分别为10.67%和8.83%;最后为颈项、腰背及腹部,共计频率为1.25%。(4)腧穴的聚类分析显示:主要分为3类,具体如下:第1类:地仓、颊车、阳白、合谷、四白、太阳、颧髎;第2类:下关、鱼腰、承浆、印堂、攒竹、丝竹空、迎香、牵正、人中;第3类:足三里、太冲、风池、翳风。(5)腧穴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常用的穴位配对为阳白与四白、阳白与下关、阳白与攒竹、阳白与太阳。其中置信度最高的前三组分布为:阳白、足三里、下关与翳风;阳白、风池、迎香与翳风;阳白、鱼腰与迎香。结论:1.从中药论之: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常用中药为全蝎、僵蚕、川芎、白附子、防风、当归、黄芪、白芷、白芍、甘草,主要以辛温为主,归肝经,基本治疗原则为祛痰通络、祛风益气活血为主,治疗方以牵正散加减、补阳还五汤加减、川芎茶调散加减等基础方为主。2.从腧穴论之: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常用腧穴为:地仓、颊车、合谷、阳白、四白、翳风、下关、太阳、迎香、攒竹,基本以局部治疗为主,加以远端治疗以祛风通络,补气养血,腧穴归经主要以足阳明胃经为主。3.从整体论之:通过本研究分析出的腧穴使用规律及中药使用规律与周围性面瘫的病因病机(瘀血阻络、气血亏虚)、治疗原则(祛痰通络、益气活血、除邪扶正)基本一致,希望对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以检索关键词的方法收录了从2010年10月1日到2020年10月1日共十年的关于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文文献,并运用Microsoft Exce1、SPSS 26.0等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总结近十年来各医家运用中药熏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用药规律,为今后临床医生提供治疗本病的思路。研究方法
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桃陈膜肾煎联合激素及雷公藤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以更好的推广和应用,为临床膜性肾病的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患者86例,经肾活检诊断为膜性肾病ⅠⅡ期。1例并发肾内下左肢静脉血栓、1例疗程未满6个月、2例合并严重感染未计入数据统计,最终进入数据统计分析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既往近10年针刺治疗眩晕文献的检索、收集、纳入、排除、整理,将筛选后的针刺处方录入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探析其针刺选穴、配穴等规律,拓宽对本病的认知视野,从而为临床提供治疗新思路。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通过对2010年1月-2020年12月针刺治疗眩晕文献进行检索。采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选取“眩晕”,“针”或“眩晕”,“针”或“头晕”,“针刺”或“眩晕”,
目的:通过观察和胃理气方对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一般状况、胃肠动力水平及胃组织环磷酸腺苷(c AMP)/蛋白激酶A(PKA)信号通路的影响,从胃肠动力障碍角度探究和胃理气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机制,为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新的切入点。材料与方法:选取40只SPF级SD大鼠,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多潘立酮组、和胃理气方组,各组10只大鼠。除空白组外,别的
目的:通过搜索及整理古今文献中有关中医药治疗湿疹的文献,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古今文献中医家对湿疹治疗所用内服中药进行总结、归纳、对比、得出古今用药规律,讨论古今医家的用药特点,为现代临床治疗湿疹探索用药思路,提供用药依据,以求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服务。材料与方法:古籍文献的收集选择《中医典海》软件,以“湿疮”、“四弯风”、“粟疮”、“浸淫疮”、“奶癣”、“脐疮”、“血风疮”等为关键词语进行检索。现代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索近30年四大中文数据库(CNKI、WIP、Wan Fang、CBM)中有关中药外用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文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文献中涉及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为依据,了解中药外用治疗SHS的研究现状,并探析中药外用治疗SHS的用药规律,为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肩手综合征”、“SHS”、“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
目的:通过整理近三十年的小儿哮喘临床治疗文献,及名老中医经验,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找出小儿哮喘治疗中常用药对组合及组方用药规律,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思路。材料与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并从其他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查找CNKI未收录的文献,将所有文献汇总,筛查有关小儿哮喘的中医临床治疗类文献。检索篇关摘或关键词为“哮喘”、“哮”、“小儿”、“儿童”
目的:从文献统计结果中总结中医外治法治疗干眼经验规律,探讨导师临床应用外治法治疗干眼的方法特点,通过初步的研究,为临床应用外法治疗干眼提出理论依据。从临床经验角度探讨外治法治疗干眼的思路,对临床治疗干眼提供新的思路和试验依据。材料与方法:1.通过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维普(VIP)、中国中医药数据库检索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以一次检索词分别为
近些年来,毛泰之提出并推崇以道家思想为基础的,以“轻推慢移”为特征的东方柔性手法。本人导师曹锐教授也将柔性手法用在临床,并发现其治疗伤科疾病优势突出且疗效显著。目前,推拿从业者们于无形之中已经对手法的刚、柔应用较多。但是手法的刚柔属性界定不明、分类不清、作用原理不详。故本论文根据毛氏理念和导师曹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的以筋膜为靶点实施柔性手法治疗伤科疾病的观念,对推拿手法进行刚、柔属性的定义及分
目的:通过对建库以来(1992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有关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ARAS)的临床文献进行整理,结合统计学知识,探析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材料与方法: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鼻炎合并哮喘”或“哮喘合并鼻炎”为主题词检索,发表时间为1992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