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南长8油藏地质特征及富集规律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分布广、储量大,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增大,致密油产量所占比例逐年增大。但是由于低渗透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含油饱和度变化大,致使致密油成藏控制因素、富集规律等存在不同认识和见解,从而影响到致密油的勘探及开发思路和方式。安塞油田前期勘探开发主力层位为长6及其以上地层,对长8油层的成藏地质条件及富集规律研究相对较弱。已有研究成果表明,长8油层物性较差,属于低渗、超低渗油藏。从油气成藏角度看,研究区偏离生烃中心,油气侧向运移,油源不足,造成长8油藏充注不充分;对控制长8油藏富集的烃源岩、沉积、储层、渗流特征等认识不清,勘探开发难度逐渐增大。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南地区长8油层组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常规孔渗、铸体薄片、常规压汞等分析测试方法对安塞油田南部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进行精细研究,从沉积、成岩及构造等方面对油气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进行探讨。研究区长8油层组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优势聚集体,呈北东-南西向条带展布,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填隙物含量平均在13%,主要为铁方解石、绿泥石和水云母为主,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平均面孔率3.3%,储层物性属超低渗透储层为主,局部发育相对高孔、高渗区。研究区长8储层综合评价划分为4大类,5个亚类,其中Ⅰ、Ⅱ类储层含油饱和度高,试油效果好,综合评价为优质储层。影响该地区油藏富集的因素主要为油源、沉积、储层和构造因素。长8油藏油源条件好,长7、长9烃源岩双向供烃,主要发育岩性油藏,微构造对油藏控制作用有限。根据成藏因素分析,以沉积微相、砂体展布、测井解释以及生产测试为基础,以储层综合评价结果为依据进行,分别在长811、长812、长821、长822进行有利区预测,共筛选有利目标区块5个,主要分布在西南及东南部。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测井解释、扫描电镜照片、高压压汞资料、实验分析资料、钻井以及录井资料,运用大比例尺密井网的方法对研究区沉积微相类型、储层微观以及宏观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完成了研究区的储层分类评价,同时对油藏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最终采用多因素叠合的方法揭示了研究区沉积微相、储层类别、储层物性、储层非均质性对油藏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地层发育完整,厚度稳定,依据标志层以及旋回组合,可
我国油气田分布范围较广,储罐种类繁多,所处环境条件的差异对铝阳极保护其耐腐蚀性能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储罐中的高矿化度和高氯离子等介质对普碳钢具有极强的腐蚀性,研究开发适用油气田储罐介质环境的铝合金牺牲阳极,意义重大且迫在眉睫。铝合金作为牺牲阳极能够较好地保护钢基体,可以延长钢基设备及附属设施的服役寿命。但是,目前常用阳极存在保护效率不高的问题,需要通过添加合金元素和进行适当的热处理来提高其活性。基于
本文通过岩心观察,佛古塬区砂岩颜色以灰色和灰绿色为主,泥岩以灰黑色、黑色为主;手标本中存在大量植物化石碎片,还发现有虫孔的存在;以上现象均反映研究区长6段储层处于水下还原环境中。结合邻区报告、文献和现场岩心观察,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佛古塬地区长6段储层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其中长6_22小层水下分流河道最为发育。由于研究区井网密度大,各小层厚度变化小,无大型构造起伏,因此本文结合岩心观察与测井曲线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山西组山1段储层为研究对象,以沉积岩石学、储层地质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通过岩芯观察、粒度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数字测井和压汞实验等多种分析测试方法,对山1段地层进行划分与对比,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山1段储层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结构特征和成岩相等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山西组山1段储层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区有利储集砂体形成的先决条件为水下分
为了阐明研究区马五1+2亚段古岩溶储层特征。以沉积学和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对研究区130余口井进行了详细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建立了相应的地层格架并绘制了相关的顶面构造图,认为研究区构造简单,断层、褶皱不发育,为一西倾单斜,倾角较小。研究区马五1+2亚段储层为碳酸盐岩台地相,局限台地亚相,按照沉积物的组成可划分为云坪、泥云坪、灰云坪等微相。其中,云坪沉积微相为全区马五1+2亚段天然气聚集的
研究区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勘探开发区,近年在三叠系延长组长4+5油层组又有新的发现,但孔隙结构控制了砂岩气的储集和运移。所以,全面系统的特殊样品取样分析和评价是科学合理高效的开发油藏的重要基础,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开展了密闭取心分析化验、孔隙结构分析、铸体薄片鉴定、岩石粒度测定、毛管压力曲线测定、X-衍射、扫描电镜分析、阴极发光薄片鉴定、驱油效率、油、水相对渗透率、润湿性测定、岩心敏感性评价等分析实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安边地区Z井区长6储层为研究对象,运用沉积岩石学、储层地质学及测井地质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方法,在对鄂尔多斯盆地安边地区Z井区长6储层地层、沉积相和砂体展布特征进行系统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上,对储层特征等进行系统的研究。认为安边地区Z井区长6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微相主要由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天然堤以及分流间湾组成。从长6储层砂体展布特征上看,砂体发育受沉积微相展布的影响
安边地区X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部,油气资源富集,其延长组长4+5为近年来重要的勘探开发层段之一。结合井区内长4+5段测井曲线和室内实验室资料,综合运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子显微镜,压汞法和孔渗测定等多种技术手段对沉积微相和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边地区X井区长4+5为一套湖泊三角洲沉积,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且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及水下天然堤四种微相。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和长石溶孔构成的粒间
本文以车排子东翼白垩系油藏为研究对象,运用油气成藏地质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地震、钻井、录井、地化实验分析等资料,对车排子东翼白垩系典型油藏的类型、储盖组合、输导体系、流体性质、温压等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了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研究认为车排子东翼白垩系以地层-岩性和断层-岩性复合型油藏为主。油气主要富集在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之上。纵向上,越靠近地层尖灭线油层越厚;平面上,地层尖灭线附近发育的油藏面积大,断层处油藏大小及形状不一。不整合面、断层、砂体所组成的复式输导体系是车
Z1-L17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是近年来天然气勘探开发程度较低的一个新区块。山西组山1段是该区块重要的潜力开发层位。前人对该区块山1段沉积相有不同认识,持河流相、三角洲相、滩坝相等观点。由于对该区沉积相研究不够深入,进一步导致砂体展布不明确,已严重制约研究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因此深入开展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针对研究区存在的上述问题,充分利用研究区地质资料及钻井资料,对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