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早期不易诊断,晚期治疗效果不佳。根据GLOBOLCAN2012[1]数据显示,我国胃癌发病人数约占世界胃癌总人数的42.5%(40.5万人),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前列。2005-09年中国胃癌的年龄标化5年净生存率为31.3%,远远低于朝鲜(58%)和日本(54%),甚至低于非洲的毛里求斯(41%)[2],说明我国胃癌的诊断和治疗质量严重偏低。造成这种极低生存率的可能原因包括术前对胃癌的筛查不全面、未能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和术后放化疗策略,以及缺乏对胃癌患者的手术风险及术后生存风险预警评估系统。方法:收集新疆石河子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1月至2013年6月间病理科确诊胃癌患者514例,其中320例有随访结果(随访至2014年10月)。从检验科收集并整理308例胃癌患者的术前生化指标包括电解质离子钾、钠、氯、镁、磷,肝肾功能指标如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胆红素、尿素、尿酸和肌酐等。分析它们与临床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以及与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1)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龄(P=0.026)、细胞分化程度低(P=0.008)、胃癌晚期(P<0.001)、胃癌肝转移(P=0.014)、BMI较低(P=0.02)及AST高于正常水平(P=0.037)。(2)AST水平与DBIL水平呈正相关(r=0.194,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DBIL高水平患者预后较差(P=0.008);AST与胃癌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关系,即AST水平越高,预后越差(P=0.008)。(3)电解质离子与胃癌患者临床资料间的关系:钾离子水平在不同癌细胞分化程度中有统计学意义(P=0.02),氯离子水平在性别差异中有统计学意义(P=0.04)。代谢性生化指标和相关酶类与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关系不密切(P>0.05)。(4)胃癌患者电解质离子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如,氯离子与钠离子相关(r=0.610,P<0.01),氯离子与钾离子相关(r=0.206,P<0.01),氯离子与镁离子相关(r=0.115,P<0.05),等等。(5)胃癌患者临床特征之间有明显相关性:如,细胞分化分别与浸润深度(r=0.171,P<0.01),淋巴结转移(r=0.145,P<0.05),临床分期(r=0.189,P<0.01)相关;淋巴结转移分别与远处转移(r=0.215,P<0.01),浸润深度(r=0.316,P<0.01),临床分期(r=0.650,P<0.01)相关等等。(6)胃癌患者电解质水平对生存预后的影响:按正常范围分组,钾离子水平3.5mmol/L~5.3mmol/L组生存预后最好,>5.3mmol/L组预后最差(P=0.005);按中位数分组,磷离子水平≥1.04mmol/L组生存预后明显好于≤1.04mmol/L组(P=0.008)。中位水平裁剪分组分析发现一定距离范围的差异时钠离子(P=0.036),氯离子(P=0.048),镁离子(P=0.046)均与生存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术前AST水平影响胃癌患者生存并验证了DBIL水平与生存有关。参考术前AST和DBIL水平及其它辅助检查有助于选择胃癌最佳个体化治疗策略。提示我们,结合临床与影像诊断,胃癌患者术前检测临床生化指标生存预后进行评估,将有助于制定最佳手术方案和术后放化疗策略,从而尽可能提高治疗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钾离子水平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相关并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磷离子水平在胃癌患者生存预后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解质离子是否可以作为“预警”性的指标来预测胃癌患者的生存预后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