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患者外周血代谢组和转录组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lzm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基于靶向代谢组学的精神分裂患者血浆生物标志物筛选背景及目的: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体内的代谢紊乱是该疾病重要的致病因素,本研究旨在利用靶向代谢组学鉴定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脂质和氨基酸生物标志物。方法:基于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m-Mass spectrum,LC-MS)的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22种氨基酸和160种脂质及其相关代谢物进行了定量检测。将未用药患者作为训练集发现生物标志物,用药患者作为独立数据集对生物标志物组进行验证。在差异表达代谢物基础上,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组,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标志物组的有效性和敏感性。结果:我们基于训练集发现有19种代谢物显示出异常表达(False discovery rate,FDR<0.05),包括1种氨基酸和18种脂质及其相关代谢物。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我们筛选出包含4种代谢物(磷脂酰胆碱32:1、磷脂酰乙醇胺34:2、磷脂酰乙醇胺(O-34:3)和天冬氨酸)的生物标志物组,进一步使用该生物标志物组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显示该诊断标志物组能够有效区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AUC=0.948,95%CI:0.912~0.985),并且在鉴别精神分裂用药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时具有更为突出的诊断性能(AUC=0.963,95%CI:0.926~1.000)。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中存在脂质和氨基酸代谢紊乱,其中磷脂酰胆碱32:1、磷脂酰乙醇胺34:2、磷脂酰乙醇胺(O-34:3)和天冬氨酸可有效区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我们基于LC-MS/MS的靶向代谢组学数据为精神分裂症的客观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第二部分转录组学揭示精神分裂患者外周血磷脂代谢通路异常背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协同所致。我们在第一部分研究中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显著的脂质代谢异常,然而其上游调控机制尚不明确。目的:结合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组织公共数据与外周血转录组学数据,寻找精神分裂患者外周血脂代谢异常的上游调控机制。方法:1.通过二代转录测序技术对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的m RNA表达量进行检测,联合GSE80655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组织转录组公共数据集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2.拟合似然比的广义线性模型来对基因的负二项分布离散度进行统计检验,从而鉴定差异表达基因;3.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留存度和通路富集分析,探索中枢和外周血相似的基因表达模式,并寻找精神分裂患者外周血脂代谢异常的上游调控基因;4.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对精神分裂症脂代谢等信号通路中的差异基因进行验证。结果:1.在精神分裂患者外周血PBMC中鉴定出542个差异表达基因(P<0.05,Fold change>1.3);2.结合差异基因,WGCNA和留存度分析发现5个差异基因群在中枢和外周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3.通过功能富集分析,上述5个差异基因群主要富集到磷脂酰乙醇胺生物合成、磷脂酰胆碱生物合成、磷脂酶信号通路、线粒体功能紊乱、氧化磷酸化等通路;4.qPCR验证发现多个通路的差异基因,包括磷脂酶A酰基转移酶3(PLAAT3)、磷脂酶A酰基转移酶4(PLAAT4)、磷脂酶D2(PLD2)、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7C(COX7C)、ATP合酶膜亚基E(ATP5ME)和NADH脱氢酶1α亚复合物组装因子2(NDUFAF2)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外周血多个信号通路的表达模式与中枢相似,其中磷脂酶D2(PLD2)和胆碱激酶A(CHKA)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胆碱代谢异常的关键调控基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辅助下肺癌减瘤术联合胸腔内热灌注化疗(Intrapleural perfusion with hyperthermic chemotherapy,IPHC)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NSCLC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共54例,观察组26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在单孔胸腔镜辅助下肺癌减
目的:铁过载已经是退行性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等十分常见的现象,如绝经后骨质疏松等。铁过载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尚需要进一步探索。本研究探索铁过载在其病理浓度下导致骨髓基质细胞(BMSCs)成骨分化功能障碍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并检索Wnt信号在其中的作用以及探索褪黑素作为一种新的预防及治疗药物在其中的作用及机制,旨在为慢性铁积累疾病诱发的骨代谢异常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方法:柠檬酸铁铵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人群中手部病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及治疗,延缓糖尿病合并手部病变的进展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于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在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530例,采用本研究自制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CRF)收集,其中包括患者的一般人体测量数据、手部病变诊断结果、生活质量评估及实验室指标,CRF表记录者
背景肿瘤的转移是一个特殊而又复杂的过程,是造成肿瘤治疗失败,导致患者死亡,致使肿瘤致死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肿瘤的转移有寡灶型转移(全身累积转移灶数目或者全身累积转移器官不超过5个)和多灶型转移(全身累积转移灶数目或者全身累积转移器官超过5个)之分。寡灶转移和多灶型转移是肿瘤转移的第二阶段——远位转移的两种转移形式。在这个阶段,要形成新的肿瘤生长的微环境。影响形成肿瘤生长的微环境的因素有很多,其中
目的:探讨中髎穴烧山火手法治疗肛门失禁的临床疗效,并与普通针刺疗效进行对比,旨在为肛门失禁的临床针灸治疗寻找一种更有效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研究,将5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肛门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烧山火手法组28例)和对照组(普通针刺组28例)。两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期的克利夫兰诊所大便失禁评分(Wexner评分系统)、St.Marks
第一部分去细胞组织表面化学原位聚合法构建PEDOT人工套管支架中文摘要研究背景:周围神经损伤会导致长期、严重的功能障碍,其修复是公认的临床治疗难题之一。经典的神经缝合术和神经移植术均存在十分明显的治疗缺陷,寻求可靠的移植替代品是近年来周围神经损伤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自体组织去细胞化支架由于可以保留细胞外机制的主要骨架成分,去除起主要致敏原性的细胞成分,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支架材料。聚3,4-乙烯二氧噻
目的:肿瘤型OATP1B3(Cancer-type 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1B3,Ct-OATP1B3)是新近发现的摄入型药物转运体肝脏型OATP1B3的剪接异构体,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高表达,但其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却远未阐明。本研究旨在探索Ct-OATP1B3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中的
目的:探讨脑动脉狭窄(Cerebral artery stenosis,CAS)的部位、狭窄程度及脑血流灌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57例CAS患者和53例对照者。前一组根据CAS的部位、脑灌注和狭窄程度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组。采用一系列综合的神经心理量表来评估受试者的认知领域(如记忆功能、执行功能、精神运动速度等)。数据分析采用秩和检验、t检验、
目的:系统评价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Bo NT)治疗成人流涎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在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分别检索建库至2020年06月30日关于肉毒毒素治疗流涎症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 Man 5.3.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共获取379篇文献,经筛选后共纳入8篇文献,总样
目的:构建载铜绿假单胞菌DNA疫苗温敏水凝胶系统并评价其诱导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水平。方法:利用静电相互作用制备阳离子聚合物/p DNA复合物,通过简单物理混合制备载阳离子聚合物/p NDA复合物的温敏水凝胶系统。分析PLGA-PEG-PLGA水凝胶的相变温度、胶束粒径分布、细胞毒性、细胞摄取、体外释放性能及体内降解情况;分别用PBS、PLGA-PEG-PLGA水凝胶(Hydrogel)、in v